一、大学辩论究竟是对口才和思维的训练还是对真理的追求
很显然追求真理是根本目的。只能说我们的辩论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意义--说服,探求真理,完善自己的论点。但是那些辩论名校,它们底蕴深厚,像中国政法大学,西交,复旦等等,这些学校的辩论就不是单纯的耍嘴皮子,它们的院系比赛也很有深度。 打辩论的初衷是什么,我是单纯的因为喜欢这种活动,享受那种头脑风暴的感觉,胜负无所谓,只要能提高自己,那就很高兴。 而像楼主所说的那种立论浅的状况也存在,这是必然的,刚接触辩论的人,怎么能一下子就弄出很深的东西,不符合客观规律吗,打的比赛多了,自然理论深度就上去了。说话自然也更有条理,有明确的中心。辩论是一种追寻真理的手段,而它的附带品却很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量,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扩展我们的思维等等。 可不能因为貌似它的附带品存在意义大于根本,就否定其本源。这是舍本逐末的啊,
二、辩论赛一辩陈词和攻辩小结:个人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前提
楼主你好,你说不太熟悉这个比赛,所以首先介绍一下辩论赛的流程
【辩论赛流程】
1.正方一辩陈述立论 (3分钟)
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 (3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 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1分30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1分30秒)
9.自由辩论(双方各5分钟)
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2.观众提问(双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问,每个问题1分30秒)
开篇陈词最重要的就是亮出你方的论点,【需要和你方其他三人讨论一下,同时也方便2.3辩的攻辩】论点一般分三个即可,每亮出一个论点,你要进行论证,可以举例论证,可以摆事实论证,可以综合调查数据论证【这些调查数据,最好是官方的,权威的】。在陈词中不乏可以使用风趣幽默一点的语句,因为你是正方一辩,是第一个发言的,代表整体的气势,开头打的好,后面的势头要足很多。还要提醒的就是,开篇陈词,在评委评分中会将时间算进去,所以说,你的开篇陈词稿必须要满三分钟,你可以在写好稿子之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时间满三分钟即可。开篇陈词中你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你的题目,查现代汉语字典啊其他一些十分权威的书籍,找出它们的意思,提出其中一些能用来解释对你方有力观点的意思,还可以引用马克思之类说的一些哲学的话语,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类无法推翻,又众所周知的一些话。
攻辩小结,就不用那么紧张了,也不需太过多的准备。因为在你开篇陈词之后,双方的2.3辩手要互相提问之后才轮到你的攻辩。所以在你陈词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在对方辩一辩在开篇陈词时,对方2.3辩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找出对方的漏洞,找出对方论点不足的地方。如果你方辩友提问对方,对方巧妙避开问题,或者以偏概全,或者胡编乱造的回答你方辩友的问题。那么你在攻辩小结的时候要一一指出来,并反驳,并再次陈述你方观点。其实这一个环节也就是对对方一辩陈词,2.3辩互相提问这个过程的一个小的总结。攻辩小结的时间只需1分30秒,时间不是很长,此次你发言的时间不长,所以你找对方错误的地方找2.3个即可。你一开始攻辩时,可以客套的说几句“看对方辩友慷慨激昂诉说着实很有气势,在这些看似密不透风的语句中,实则作茧自缚,下面就由我指出一二”“对方辩友今天可谓是‘嘈嘈切切错杂谈’啊,下面就由我想大家指出,错谈之处。。”这样风趣幽默的语句可以使用一些,可以缓解气氛也可以让评委,观众对你刮目相看。
希望你取得好成绩。
三、如何做好辩论会当中的攻辩?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