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该如何以绘景方式开篇点题?

149 2025-04-23 10:47 admin

该如何以绘景方式开篇点题?

(一)远景法

远景法,就是描绘空旷、遥远的景物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景物的时空境界壮阔辽远,文章气势磅礴,给人以纵深感。

大自然的景物,如田野、远山、日月、云霞、雄关、村镇等,有的要极目远眺,有的要抬头仰视。要想把如此众多的景物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审美意境,就需要用远景法来描绘。运用远景法,一般从以下两方法来考虑:一是粗笔勾勒。对远景一般都不作整体的描写,常用的多是勾画轮廓,写出色彩,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就是运用写意的手法。二是借景抒情。不管是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还是奔腾咆哮的江河,都可以作为远景的背景,用作衬托或对比。而在描写这些远景时,亦可以借之来抒情。

远景法绘景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将远景的意境描述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否则,很难将远景写得形象、生动。

(二)特写法

特写法,就是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细致描绘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景物的局部特征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运用特写法绘景应从以下三方法入手:一是抓住景物的某一部分特征。只有抓住了这部分的特征,才能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让别人从你的文章里了解你笔下的景物,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二是对景物的这部分特征进行细腻描绘,力求鲜明、生动,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挑选最合适的词句放在最佳位置,做到不可替代。三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景物形象化,把简单的景物具体化,使文章情趣横生,使景物的特征突出。这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所说:描写时,不能不设喻。如:嫩绿的而柔软的柳枝被风吹动着,小心地拂动着水面;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偶尔有几条小鱼游上水面,顽皮地吐上几个水落石出泡,给湖水平添了几分生机。这段话写垂柳的拂,阳光的铺,小鱼的吐,就很细腻、贴切。同时,短短三句话,就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垂柳、阳光、小鱼形象化,达到了情趣横生的效果。

(三)白描法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那么,如何运用白描法绘景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不能过多地堆砌词汇,不能过多地渲染,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要鲜明、准确,但要防止因用笔过少,造成空洞无物的错误,它要求的是既要简洁,又要传神。

白描法是叙述与描写的高度融合,往往在一些文章中二者结合使用。但白描讲求的是简练;白描中用倒叙手法,也只用为发展情节和交代情况之用,这点同学们应加以分辨,切不可本末倒置。

(四)循序法

循序法,就是遵循一定的顺序来描绘景物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清晰明朗的印象。

(五)角度转换法

角度转换法,也叫移步子换景法。就是随着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地描绘不同地点的景物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描绘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多变,产生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多用于游记作文。

(六)联想法

联想法,就是由眼前的具体景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描写方法。联想在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运用联想,可以大大扩展文章的内容,创造幽远深邃的意境。运用这种方法能跨越时间的界限谈古论今,能突破空间的阻隔上天入地,能把相近、相近甚至相反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因此,联想法是我们写俄文的重要技法之一。

运用联想法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丰富的生活积累为出发点,托景言志,展开联想,抒发强烈的感情;切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具体景物与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或关联之处。我们可以从色彩上,或者从形状上,或者从特征上,或者从因果变化上,来找出它们之间相互或关联之处,拓展视野,展开充分想象,使文章写得多姿多彩,生动感人。

(七)特色法

特色法,就是指表现某一地方特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有着某种特定的情调和氛围的描绘景物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你知道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吗?试列出几种.

1、白描,也称“粗笔描写”、“速写”、“写意”,原为中国绘画传统技巧之一。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采用墨线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的画法。后来,这种辉煌技巧被引入到写作中,引申为文章的表达笔法之一。

运用白描法写人,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优点是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因此很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白描法如果运用成功,可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教为深刻的印象。

鲁迅对白描法的运用就很擅长。如他的作品《孔乙己》中对主人公的白描:

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粗略几笔,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工笔,也称“细笔”,原是中国绘画技法用语,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摘文章中则指用细致入微、工整细蜜的笔触,对人物进行刻画、雕琢的描写手法。在小说中常用来写景和展示人物的心理。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和渲染,语言精细、富于色彩。如:

一个身材不高,胸脯颇为丰满的年轻女人,……那个女人脚上穿着麻布袜子,袜子外面套着囚犯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快白布,分明故意让几绺卷曲的头发从头布里滑下来。那个女人整个脸上出现长期幽禁的人们脸上那种特别惨白颜色,使人联想到地窖里的马铃薯的嫩芽。……在那张脸上,特别是惨白无光的脸色衬托着,她的眼睛显得很黑,很亮,稍稍有点浮肿,可是非常有生气,其中一只眼睛略为带点斜睨的眼神。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工笔虽然需要精雕细刻,但也要抓住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征,切不可面面俱到,兜揽全部。

3、语言描写法是人物描写技巧之一,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性格,分对话和独白两种。语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的表现,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习惯等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由于情绪、性格的变化,其语言也有差异。如:

爸爸常说:“初在咱这位置上,咱就是人民的公仆,是乡亲们的办事员。”

……

爸爸却笑者说:“把我的一生奉献在这个位置上,我已满足。”

(学生习作《“泥腿子”爸爸的“土”》)

朴实无华的话语,把一个甘愿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语言描写不要有言必录,只需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使其个性化、典型化、生活化,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的目的即可。

4、细节描写即对人物形象特征、动作、语言、心理及处所的环境和场面等那些细微而极富表现力的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可以显示人物、环境、场面中的细小特征和变化,对刻画人物、显示背景组织情节、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

他伸出两手,将一大丛麦子向自己的胸前拥过来,那姿势就想一个男人在拥就要永远离开的心爱的女人。拥也就拥了,父亲还弯腰将脸埋在麦子之中,用鼻子嗅了嗅麦穗。我看得出,父亲的本意不是想嗅麦穗,而是想亲吻一下麦穗,因为父亲的鼻尖只是轻轻地靠在细细的麦芒上,而父亲的唇却紧紧地贴在麦穗上。做完这一切动作之后父亲猛地站起,一抬腿又上了田埂,他把目光洒向整个麦地,两行浑浊的泪水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邵志鸿《父亲和他最后一茬埋葬》)

这一细节描写将父亲在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土地时的留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细节描写必须具有概括意义,能为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主题服务。

5、对人物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常用的人物描写之一。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可以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也可以由作品中的人物表白、倾吐,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外在形态,间接地显示,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等来进行折射。如:

今天,这条路上人怎么这么少呢?按说这里的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电脑学校,一所武校,三家工厂,无数零售摊点。可今天怎么路上只有零星儿的几个人呢?而且表情那么古怪,难道他们心中都有鬼?细看路边两棵大树,正被太阳晒得发狂,在那里张牙舞爪。树下的垃圾、石块和杂草叠在一处,越堆越高,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乱坟岗”的情景,大白天从这里经过,都感到有一股阴森之气。

(学生习作《今天怪怪的》)

这段心理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境由心造”这一道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