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的用语有什么讲究?
1、函是正式公文,必须具备公文的规范格式,公文的组成部分也要求完整。不要把函当成公务信件。
2、行文要直陈事项、言简意明。这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对函的内容表达提出的要求。
3、用语谦和,讲究分寸。函可以多项行文。行文关系的多样和复杂,要求其更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因此,用语要讲究礼节,不使用告诫、命令性的词语,语气应委婉得体。
4、函主要用于说明有关事项与提出要求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
1、告知函:专此函达;
2、询问函:特呈函,盼予函复;
3、商洽函:可否,请予研究函复;
4、请求批准函:特呈函,请予批准函复
二、同级部门之间要通知事情用什么表达方式
同级部门之间要通知事情用什么表达方式:函。函是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函是一种平行文 。函作为公文中惟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简介在行文方向上,不仅可以在平行机关之间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其中包括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行文。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说明,除有直属上下级之间隶属关系外的一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甚至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一律用函。
函有下列三方面的作用:
(一)相互商洽工作。如调动干部,联系参观、学习,联系业务,邀请参观指导……。
(二)询问和答复问题。如天津市民政局向民政部门询问的关于机关离休干部病故抚恤问题的问题以及民政部对此问题的答复,都是用函的形式。
(三)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由于函的类别较多,从制作格式到内容表述均有一定灵活机动性。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既然是同等级别的部门,那么部门之间相互通知事情。可用正常的语气以及正常的语速和真诚向对方表达描述事情。不需要单独的做出任何敷衍,或者说比较卑微或高人一等之间的这种差距感觉。当然,如果说同事或者同等级别部门之间的同事,能够友好相处,好哥们儿,好姐妹之间也是可以开开玩笑的取一个称谓称呼。外号也是可以的,当然这是在私下当中,并不影响正常工作。以及相关内容的前提下。
用“函”。标题为“XX单位关于XX事的函”
三、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笔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的第一章1.2.1函
数的概念。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从初一字母表示数开始引进了变量,使数学从静止的数的计算变成量的变化,而且变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变量间的这种依存性就引出了函数。在初中已初步探讨了函数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到了高一再次学习函数,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是利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来理解函数的定义,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与数学中的其他知识紧密联系,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都互相关联、互相转化。函数的学习也是今后继续研究数学的基础。在中学不仅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等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函数的思想要更广泛地渗透到数学研究的全过程。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函数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的枢纽,特别在应用意识日益加深的今天,函数的实质是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的相互依存又互有制约的关系。因此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的内容较多,分二课时。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区间表示等。(第二课时内容为:函数概念的复习、较复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分段函数、函数图象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然而,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学生对于动态与静态的认识尚为薄弱,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初中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函数进行定义,虽然这种定义较为直观,但并未完全揭示出函数概念的本质。例如,对于函数
如果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看它,就不好解释,显得牵强。但如果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因此,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来理解函数,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就很有必要。由于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学生因此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接触了函数的概念,但在重新学习它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新引进的函数符号“y=f(x)”不甚其解。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函数符号的审美因素,以美启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思考,从而理解问题的本质,归纳总结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