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是一种内在道德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相统一的行为规范。正如洛克所说的那样:“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教师内在的良好道德情操、文化修养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教育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样称赞老师,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许。教师作为一个讲道德、重形象的特殊群体,更应讲究礼仪,在今后自身的生活中、工作中我都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养,用实际行动把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精神文明传播者。
教师礼仪包括哪些???
教师礼仪包括教师的仪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形象、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装饰、师生礼仪、课堂礼仪、校园礼仪、办公室关系、社会交往这十个方面。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扩展资料
《教师礼仪规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由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主编。介绍了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技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语言、职业行为与职业交往等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可以帮助教师内强职业素质,外塑职业形象,并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作者金正昆,浙江东阳人,1959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外交学、礼仪学、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的研究。
其交往艺术与应用礼仪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居于前沿位置,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北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已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8部,主编教材、著作多部,发表论文与文章百余篇,累计个人发表约720万字,其代表作有《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公务员礼仪》、《商务礼仪》、《涉外交际礼仪》、《社交礼仪概论》等。 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设礼仪课程,并积极致力于向全社会推广、普及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礼仪规范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人情人理。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