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1,遵守秩序。公共礼仪维持了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公共秩序是社会公众的最低要求和需要,没有了秩序,公共权利就无法保障,各方利益就要遭受损失。
2,仪表整洁。讲究仪表和形体礼仪,是一种社会公德。仪表整洁,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3,讲究卫生,就是要遵守卫生公约,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等。
4,尊老爱幼。老人和小孩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公众的关心和照顾,尊老爱幼是人的一种美德。
5,礼让女士。在公共场所,评价一位男士是否具有男子汉气质和绅士风度,主要体现在他是否礼让女士,是否遵循“女士优先”原则。
扩展资料:
公共场合管教孩子深层次反映了家长的“儿童观”问题。在飞机上骚扰他人,说明孩子家长平时就没有教育孩子守规矩。比如平时爸爸早上和孩子早起时,就会提醒孩子不要打扰下夜班需要早上好好休息的妈妈,这些教育平时就缺乏,到了公共场所自然变本加厉。
家长要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别总觉得孩子可以例外,孩子可以无理。表面上看护犊子,骨子里其实是不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忽视心态。
在国外很多父母的理念是,就算是孩子,不可以做的事也绝对不可以做。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和关系,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文化背景。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孩子的人生导师。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公共场所怎管教“熊孩子”?家长孩子定位要准
1、在公共场所的大厅需要注意的礼仪
在公共场所的大厅,比如酒店的大堂、剧院的休息厅、车站的候车室等场所,都不宜逗留过久,大多数场所更不适合过夜。办完事情应该尽快离开。如果需要等人或者等车,也应该尽量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嘻笑打闹。
2、注意不要阻挡、妨碍他人通过
若不是万分必要,不要在公共场所与人拉手、挽臂、勾肩、搂抱而行。携带东西,最好抱在身前,或以一只手提拎;若是随身携带的包裹很多也不能随意乱放,最好摆放整齐,以免影响他人。
3、公共场合不要手舞足蹈、高声谈笑
由于公共场所行人太多,因此最好不要做出毫无任何必要的动作,如猛然挥手、踢脚蹬腿等等,以免生事端。公共场所与人交谈,切记调低音量,能让对方听清楚就行了,不要大喊大叫,大吵大闹。
4、走廊、通道请靠右行走
在公共场所的通道或者走廊行走时,大家应该尽量靠右侧行走,将过道的左侧让出来,给有急事需要急行的人,这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右侧行走的惯例。在公共场所的电动扶梯上,也是一样。
5、房门的开关使用礼仪
进出房门是有很多礼仪细节需要注意的,首先要轻开、轻关,不能肘推、脚踢、臀拱、膝顶等;其次,房门的开关需要配合相应的手势,当房门的把手在右侧需要用左手开门,把手在左侧需要用右手开门;
当你引领一位受尊重的人进出房门时,应该是:手拉门请对方先进,手推门自己先进,并做相应的指引手势,这样可以为对方扶住门,以免发生意外,也会显得彬彬有礼。
6、注意面部朝向
当房间里面有人时,进出房门,都应该正面朝向对方,用你亮丽的面容面对别人,而不是留下一个背影,让人“浮想联翩”。
7、注意礼仪顺序
公共场所的房间,若是门很宽阔,一般情况,应请长者、女士、来宾先进入房门。若是需要开关房门,门又不是很宽,需要我们根据房门的开关方向来确定谁先行。若出入房门时遇到对面有人,应侧身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