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谈礼貌:
1.态度要诚恳、亲切;
2.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3.尊重他人。
二、言谈用语:
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
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
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一个懂礼仪的人应该在穿着打扮说话和交谈中应该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广,说话打扮是要看场合的,根据场合的不同,有不同的打扮,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建议你看看你一些女人的读物,一般里面都有一些根据不同场合要怎么打扮怎么说话的介绍。
什么场合就穿什么衣服,交谈时注重细节就行
说话注意礼貌
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 要做到礼貌说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二、日常场合应对 (一)与人保持适当距离: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也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这样在说话时必须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也并非完全出于考虑对方能否听清 自己的说话,另外还存在一个怎样才更合乎礼貌的问题。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二)恰当地称呼他人: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三)善于言辞的谈吐: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会不会有点迂腐啊,日本人说话带敬语,不是一直被嘲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