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一个人不小心撞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如果马上诚恳地向对 方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 ”被撞的人虽然可能还不大高兴,却也能立即表示谅解:“没 关系! ”与此相反,还有一种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撞人者无动于衷,被撞者骂 骂咧咧,一场舌战由此开始:“你瞎眼啦?干什么撞人?” “你才瞎眼呢,没看见人多挤嘛! 怕人撞,坐小汽车去!”你一句刚落,我就再说一句,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可能演变为拳脚相加。
上面的例子值得我们思考。同一件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结果 呢?简单地说,只因为前者知礼,后者不知礼而已。那么人与人交往中的初次见面最为重要,第一印象往往对彼此的进一步交往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初次见面时你不知礼,那么不好意思,初次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
很多人对提倡礼仪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以为然。他们说:“搞那些客套的形式有什 么用? ”“都是些生活小事,不值得三番五次地宣传。”这种认识不免错误。礼貌是人们 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桥梁。失礼、不讲礼貌的问题绝不是小事,虽然比起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它不算大,但从 这种小事里,往往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衡量出他的品德的高低和文化修养的深 浅。
通常,不讲礼貌的人除了自小缺少熏陶培养的原因外,往往在思想意识上就存在着 毛病,或者自私、狭隘,或者骄傲自大;与此相对,讲礼貌的人在生活与学习中多是关 心集体、尊重他人。出于这种关心和尊重,讲礼貌的人不论对方是强者或弱者,领导或 群众,好朋友或陌生人,有求于人或无求于人,在公共场合或无人监督的环境下都是一 样的。
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具有谦逊质朴、真诚待人这些优秀品质。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人们能接受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却无法接受不懂礼仪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礼貌,不用说受到欢迎,就是正常的交往也会麻烦多多。做一个知礼的人, 才能赢得好人缘,生活和事业才能顺利。
平时在楼道里超过上司往前走时,会点头示意并说“对不起。”打照面时会点头, 略停顿以示礼让。昨日倘若缺勤,早上见上司时应主动道歉、解释,即便上司并未在意到, 也不会就此不了了之。昨晚被同事请去吃饭,一早见面还会再次道谢。尽可能地先向见 到的同事打招呼,道早安,声音不要有气无力,嘟哝不清,免得给人以没有精神、难当 大任的印象。
同事在场的情况下若欲先走,定会当众打声招呼,再行告退。知礼的人会这样与上司、同事讲“礼”:星期日在街上遇到上司,绝不会佯装看不 见而避开,或一边用手指着上司,一边随随便便地将上司介绍给同伴。应邀去上司家做客, 一定要准时,按门铃或敲门时一定要有节奏感。
工作中遇到上下楼梯或乘电梯的时候,知礼的人会这样遵守礼仪:与上司同行,会 斜后一两步;楼梯上遇到上司或同事,会点头致意。乘电梯时,手按电梯处开门键,让上司、 前辈、同事先入,然后进人按钮旁,听人报几层楼,代按之。另外,虽说人人都有工作和休息的权利,但不等于我们可以随时找借口而请假。
因 为我们是生活在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中,这样做只能使社会、单位蒙受损失,最终也必将 损及自己。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要有礼貌,面对陌生人更应如此,更应该注意礼貌问题。说话 多用“请”、“对不起”、“请多多关照”、“谢谢”等礼貌用语。我们应记住:只有因少礼 缺教而得罪人的,却没有因礼多而被人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