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在一起根本就没有天生一对这一个情况。
为什么以前离婚率这么低,而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呢?因为现代人都是不想将就过,没有相互包容。没有奉献精神。
那么两个人在一起怎样才算合适呢?首先能够和睦相处。有共同的目标。另外还要有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对处理事情的办法和想法,哎,基本能够走到一致。在产生矛盾的时候能找到调和的方法。
最好是性格上能够互补,刚柔相
济一个人挣钱,一个人会持家。
这样也就算是比较合适了吧。
家庭礼仪注重什么
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⑤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的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2.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1996年以630分的“托福”成绩直接考入美国大学的原哈尔滨三中学生陈磊的父母在谈到对孩子进行文明习惯的培养时深有感触——“见过陈磊的人都说她气质好,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打陈磊学会说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要求时起,我们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我们都让她亲手送到垃圾箱里,从不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当别人让座时,总要说声谢谢。每当看到环卫工人或园艺工人顶着烈日清扫一街路、美化环境时,都要赞扬他们对城市对社会的贡献,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⑥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的应该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为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误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⑦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认为,创设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条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议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
4.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仁与礼未有不学问而明者也”(卷七《求其放心》),“必待学而知之”(卷十八《破题用庄子》)。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包括具体清晰的指导、规观和训练。事实上,“无论是在被称为‘冒除家的乐园’的西方社会,还是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当代中国,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光蛋一夜之间突然暴富,虽是难得,但也绝不是天方夜谭,但是要让那些举止粗野,俗不可耐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温文尔雅的绅士,成为优雅的淑女,则是绝不可能的事。因为一个人的风度气质是长期训练之后形成的。”⑧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靠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语普及,唯一的办法是在明确意义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之习惯化。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⑨作为家长,必须向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礼仪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