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哈尼族有些什么习俗?

172 2024-03-18 09:28 admin

一、哈尼族有些什么习俗?

大街上,一群黑脸人走来走去,时不时还摸一下别人的脸,就连身穿警服的人员也只能乖乖被摸,这是国外哪座城市的见面礼仪吗?

大街上,一对对双胞胎成群结队,有黄皮肤,也有白皮肤,这莫非是哪个双胞胎选秀节目现场?

其实,这是在中国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他们在举办一年一度的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这是什么地方呢,竟有如此特别的节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普洱市的下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作为一座有着30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墨江以哈尼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一大半。

墨江的地理位置非常奇妙,北回归线在这里穿城而过,所以墨江县被称为"回归之城"以及"太阳转身的地方",当地著名的地标便是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作为一家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标志园不仅融天文、地理于一体,还处处透着阴阳、双胞文化。

这与墨江的一个奇异之处有关。

在这座小县城里,30多万的总人口竟有着1200多对双胞胎,远远高于双胞胎的平均出生率,墨江因此得名“双胞之家”。

而据当地人的说法是,在墨江有两口井,名为“双胞井”,喝了这里的水,便能生双胞胎。双胞井位于河西村内,这村里有100多户人家,而双胞胎就有10多对。

不光是当地人流行生双胞胎,许多来墨江生活的外地人,在这里待了几年之后,生下的孩子竟然也是双胞胎。

如此玄乎,有人就分析或许与当地的水有关,这双胞井也就被保留了下来,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如今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经典地标。

无数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墨江,只为喝上一口双胞井的水,想试试这水是否真的灵验。

2020年云南大象北漂之旅火遍网络,网友们对大象的行踪感到好奇,媒体更是全程跟踪报道。

2020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北上。

2020年12月,象群进入墨江县,这是一块陌生的土地,因为象群之前从未来过此地。

也就在这里,北上的象群竟然停下了脚步,在墨江县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旅居,2021年3月28日,象群中的一头母象还产下了一头小象。

2021年4月16日,象群离开墨江县迁徙至元江县。

象群为何独独在墨江县停留如此之久,莫非它们也感知到了墨江的神奇之处,也想在墨江多喝上几口奇异的墨江之水,回去之后能够多生几头小象?

这自然是臆测,象群北上之旅的意图至今是个谜,而墨江双胞胎的秘密也从未揭开。

而随着墨江“双胞之家”的名气越来越大,墨江县干脆借此举办双胞胎节活动,吸引旅客来游玩。一同举办的还有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太阳节,这便是一年一度的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作为一项国际性活动,许多国外游客也会来此参加,尤其是国外的许多双胞胎都会来此庆祝双胞胎节的举办。

哈尼族崇尚太阳,会在每年的上半年举办太阳节来庆祝,“抹黑脸”是太阳节中的一种传统祝福方式,就是用锅底灰涂别人的脸,意思是带给别人祝福。

所以在太阳节期间,街上的行人们都是满脸黑色的,就连巡逻的警察也是满脸黑色,而且还不会刻意躲避行人对他进行“抹黑脸”。

如果农夫山泉在墨江开一家工厂,采取的是双胞井之水,会不会提高全国的双胞胎出生率,有利于二孩政策实施?

二、哈尼族文字普及程度如何?

云南民族大学和红河学院有开设哈尼语本科专业,在红河也有一些双语学校,以及一些哈尼文培训学校。西双版纳哈尼文教育以哈尼族学会、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哈尼语部为中心开展,发展的比较好。红河广播电视台和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都有开设哈尼语广播以及电视节目。

https://mtydazzle.yunshicloud.com/pages/details/details.html?docid=258DE16170314630825A01829B5444E3&isNew=yes&companyId=xsbn&productId=xsbnrtv

三、哈尼族祖先?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部羌人。秦汉以后,氐羌族群中的僰人、昆明族与叟族不断的分化与重新组合,在唐初形成“和蛮”,“和蛮”自称为“哈尼”,“和”与“哈”古时同声,“尼”意为“人”。唐、宋、元、明、清时期,哈尼族先民以“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哈尼”等名称见于汉文史册之中

四、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撒尼是彝族的一支系,分别居住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泸西县。人口10万左右。

       云南的少数民族中, 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同属藏缅语族。

五、哈尼族节日?

哈尼族

  哈尼族的节日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农历十月,稻谷刚进仓,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闷锅酒”,准备选属龙日过年。过年的头天,人们把家里屋外、寨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洗澡换衣。

56个民族

哈尼族

  姑娘节

  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

  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

  里玛主节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吃新米节

  哈尼族居住地区,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户要选择自己的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过节时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拿稻俗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

  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六、哈尼族特色?

 哈尼族村寨一般为数十户,多至三、四百户。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中,哈尼族建造被称为“土掌房”的土木结构住房。这种住房有坚实的土墙,厚重的草顶。草顶能遮风挡雨,也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

哈尼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哈尼族服装,多用蓝色和黑色,款式和装饰众多,尤其是妇女服饰,纷繁多姿。各地妇女服装上身有长衣、短衣、斜襟、对襟、有领、无领、有扣、无扣、长袖、短袖之分,下身则有长裤、中裤、短裤、长裙、中裙、短裙之别。

哈尼族木屐独具特色,这种木屐多为竹板所制,鞋底留有竹节或刻出凸棱用于防滑,十分适于田埂和田间泥路的行走,应属哈尼族服饰的独特部分 。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众多,最主要的是十月年和六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农业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由于哀牢山区各地气候差异,农业节令耕作时间亦有差异,因而,各地节期略有不同,节期有长有短,有的地方节期4天,有的则6天。

哈尼族命名采用父子连名制,以父亲名字的末一个字或两个字做为儿子名字的前一个字或前两个字。例如:黑嘎(父名)——嘎唠(子名)——唠筛(孙名)……。这样,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一串长长的父子连名谱系。现在流传的父子连名家谱,一般在40代至55代左右。

哈尼族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但信教人数不多。

哈尼族善于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梯田。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通过傍山水沟引水灌溉,垦殖梯田。梯田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西南高原之上,凡有哈尼族居住的地方,都有哈尼族开垦的梯田。

七、什么哈尼族?

哈尼族

来源于古代羌族的民族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2021年哈尼族总人口为1733166人。[2]

八、哈尼族人咋样?

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1.好客:哈尼然普遍好客,在哈尼然的心中来着是客,否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来到家中,都要摆桌接客,有的还杀鸡什么的!

2.皮肤偏向黑:可能是长年劳作、暴晒等等的原因,哈尼然皮肤普遍偏向黑色!

3.喜欢喝酒:这点和第一点有很大的联系,好客接下来就是畅饮!!

九、哈尼族特产?

竹筒煮肉、暴腌芭蕉心、豆粉肉丸汤、石头汤、蜂蛹酱、豆粉肉丸汤、雀肉松等。此外,哈尼族烹调食品的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煎、舂、腌渍等几种。口味以鲜、香、酸、辣为主,哈尼族做菜的方法,可谓新鲜、奇特。

十、哈尼族气候?

主要在云南,气候温暖,四季如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什么是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