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礼貌,提倡人们互相尊重。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2、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 第二, 社会和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要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个社会成员之间都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又一个显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团体和每个社会成员,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们,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切实的帮助。 第四,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人的文明水平越来越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对分子,必须给予他们以人道的待遇,不准侮辱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悔过自新、重新作人的机会和出路;对于被改造中的犯人进行刑讯、逼供及其他残忍做法,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3、爱护公物,增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财物、集体的财产,是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性活动、实现共同利益的物质保证,也是满足劳动者个人利益和人们当前利益的共同物质条件。所以,以社会主义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 、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强化生态伦理观念。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伦理教育,进行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