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陪护现状:工作累不分昼夜的伺候病人,碰到没人情味儿的雇主还被不停的指使,没事找事的刁难。尤其是年纪大的,总感觉我花钱雇你了,你就得24小时不停的干活,稍微休息一下就看不顺眼。我觉得不是实在缺钱又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肯定不会做这份工作,医院里目前遇到的陪护基本都是50岁上下,文化水平不高,在其他地方不好就业的人。
前景:前景肯定是有的,中国步入老龄化,子女工作压力大,肯定不能时时刻刻在医院照顾老人。就像现在养老院越来越被人接受一样。
对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我有个建议,如果你有能力有资金,那就去做一个中介平台,输送陪护人员,规范行业,让陪护人员更专业的去照看病人,同时也保护陪护人员的权益。如果你是单纯的去做陪护这份工作,那么建议你先看看能不能找其他工作来挣钱,这份工作的艰辛不仅仅是身体的,还有来自心理的折磨。毕竟病人各式各样的都有,人在医院里生病本身情绪就不好,所以照顾起来肯定没那么轻松的!
医院陪护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陪护人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还远远达不到患者以及家属的要求。
最近因为八旬的母亲骨折开刀住院,亲身体验了医院“护工”的作用,真的感慨万分。幸运的是,母亲请来的护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具有十几年护理骨折患者的经验。“护工”做事认真负责,基本上满足母亲住院期间的日常护理工作。
在江苏的三家医院,有跟医院签约的专业“陪护”公司。患者家属不可以和“护工”私下交易,医院亦不允许,采取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即患者家属付费给陪护公司,陪护公司抽取一定的提成,按照工作量支付陪护人员酬金。
这个模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护工受到公司的监督,如果出格过份将失去在医院的陪护资格;“坏处”是陪护费用成倍上涨,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未来医院陪护市场的前景,还是在于如何提高专业化程度,淘汰原来农村老大妈勤劳吃苦的模式,取而代之由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来担当。陪护公司不仅要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还要肩负培训、深造以及招聘工作。
宏观上对此需进行顶层设计。既要顾及到陪护人员的超强工作量、白天和晚上轮班及假期休息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又要考虑陪护人员的等级评定,职称、薪酬等一系列待遇问题,这些事情都要有一个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