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期撒贝宁的节目《开讲啦》中,一名大学毕业两年的女大学生,几乎是哽咽地抱怨道:“我的收入从大学时候的兼职外快,每个月将近3万块钱的收入,降到现在每月只有4千多的固定收入!”她觉得自己的大学过得特别的充实,本以为自己的未来也会如预期的一样,但是毕业以后发现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样。所以她很想问:大学和社会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何能够做到月入3万呢?
简单来说就是办讲座、接活动、做代理,比如各种考研、留学、ACCA的校园讲座,新浪、斗鱼、智联招聘等等公司的校园活动,新东方、OPPO等等公司的校园代理等等。
而在大学能够做这些是因为大学给了大学生一个封闭的商业环境,而这些在社会上是很难达到的。同样也是这些,在你离开大学后就不能够继续去做了,因为你已经走出了那个环境,也不会再得到像大学中那样没有人竞争的环境了。大学身必须要面对的是如何对企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才能够保持那样的收入。
接下来,再看社会上的商业市场,与大学中有什么区别。
社会上的商业市场,虽然是有百家争鸣的迹象,但同行业竞争与大学中相对比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社会上,如果你做一行赚了钱,那么这一行就绝对不只有你一家,你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去与其它人去做竞争。这一点是与大学中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的事情,可能在大学中能够推广执行,但在社会上却并不一定能够做的出去,就如上文中提到的校园活动等。
进入工作岗位,大学生所得的收入是企业工资,而非在大学时的独立收入,这也是在大学时兼职与在企业上班的区别。而企业薪资又受到岗位对企业的价值、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行业综合薪资等条件的限制,出现于大学时兼职收入不成比例的情况也属自然。
曾有知名人士说,在大学时可以做兼职,但一定不要影响自己的人生规划,否则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他也拿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当做事例写下了一篇文章。故事大概内容就是他认识的一位大学生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偶然的机会让那位大学生得到了一份家教兼职工作,而且收入颇高。期间这位知名人士也规劝了那位大学生很多次,那位大学生每次也都说再过一个月就结束那份兼职,但那份兼职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最后,那位大学生毕业后也真的偏离了他的人生规划。好在结局时那位大学生去了国外深造,希望他回来之后能够回到他自身的规划中来吧!
就如那位浙大的教授给这位姑娘的回答,“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如此的倡导社会实践,甚至创业的教育,想让大学的孩子早一点靠近社会。”
美女抱怨大学兼职月入三万,毕业月入四千,大学和社会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有三万跟四千之间的那么远。
一个刚踏入社会,进入单位上班的美女来说。你只有长得漂亮,还有一张大学毕业证。你有社会实践吗?你有工作经验吗?
你抱怨一个月四千少,你去看看。有多少人,还苦苦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在两千元线以下。
他们比你有实践,比你有工作经验,收入却比你低。他们和你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就是一张大学毕业证的距离。
一个大学生,你的理论知识应当十分丰富。就如同水壶里煮饺子一样,要想办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多向前辈学习,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有了工作能力,出了成绩,你还怕四千不会增加到三万?
大学和社会的距离,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