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想写篇600多字的发言稿,主题是牵手同学情,文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6-06 03:38   点击:104  编辑:储瑾   手机版

“礼仪”一词由来已久,“礼”的原意有“表敬意、表尊敬、 崇敬”,多用于对他人的尊重,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大家希望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 仪式以及仪容、举止。“礼”“仪”合起来就是表达崇敬。我们在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大胆地追求个人的美:恰如其分的仪表、落落大方的形体姿态,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在激发学生爱美兴趣的同时,使礼仪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学期的礼仪教学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学生理解礼仪常识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的具体做法,让学生既学礼仪,知礼仪,又用礼仪。
一、课内激趣,学礼仪。
情感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我们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必须遵循学生教育规律的特点,善于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学期按照学校礼仪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我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评比、颁奖等作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进步中再实践。上学期初,结合教师节,我班以“给我的老师一份真情”为主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尊师、敬师活动,活动中,同学们把自己画的图画;做的小饰物、礼品制作成敬师卡送给老师;有的还情真意切的给老师写信,用这些自己完成的“作品”表达真心真意,表达对老师的爱。这次活动有效地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另外在本学期的“礼仪活动专月”中,我以“家庭餐饮”为主题,走进学生的家庭,拍下真实的镜头,开展了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礼仪活动,活动中有知识问答、小品、相声、快板等多种有趣形式,让同学们在活泼、形象的表演中领悟深奥的道理,在欢声笑语中懂得怎样文明就餐。课后,还设计了礼仪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简评。活动过程中,家长一致反映,孩子的变化让他们吃惊:一个个都像小绅士、小淑女一样,吃饭时斯文、优雅!学期结束前我班召开礼仪落后生才教会,对落后生进行转化辅导工作,并评选出礼仪活动优秀小组和“礼仪小明星”。
 二、家庭熏陶,知礼仪。
礼仪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很好的支持、配合。在学生的主题活动、班会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规范表演等活动中,我尽可能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在本学期,我班召开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结合的“礼仪教育你我他”座谈会,邀请了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次有关礼仪教育的座谈会。会上气氛活跃,其中一位学生家长向我们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教育是双向的,老师、家长在要求学生做好的同时,希望学校的老师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做好!”有些家长现身说法,谈谈孩子在家的表现,自己的教育措施;学生则谈谈家长、老师的教导,自己的体会……通过多方的交流活动,对比别人的做法,自己的做法,与会的人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许多家长表示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很好机会,同是也给自己上了在别的地方无法获得的教育知识课。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寄语下,更加充满自信,为礼仪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课外延导,用礼仪。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可见,学生良好的礼仪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礼仪教育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在学校的礼仪认知和行为,只限于师辈和平辈;在家庭中的礼仪认知和行为只限于亲人、熟客;一旦面对社会陌生的、老的、小的,他该怎样做?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社会情感的体验,从意识培养到行为实现,把学生从小范围带到大范围,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对的、错的对学生来说都要有一份很好的认识。为了养成学生礼仪行为,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与“手拉手”学校共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与外校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比较,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定期让学生自发组织一支义务队,帮助社区进行环境卫生的清理,花草树木的调查……在组织学生外出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举止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及时受到老师、同学的指导。例如上公交车时要给老人、不方便的人让座;帮助有困难的人;进入公园大门应守秩序,不争先恐后……这样,在实践中使礼仪教育做到课内外、家庭、社会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促使学生知行统一,拥有良好的礼仪风范。

实践证明,文明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在孩子们五彩的童年里,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必定要:文明礼仪我先行;必定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树文明,一树“礼”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