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个礼仪规范已 一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守孝三年)A.清明祭扫.B .春节团圆C.照顾病母D.守孝三年.
小的时候,最喜欢过的不是春节,而是每年的端午节和元宵节。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总会很早起来,摘下好多院子里种的刺梅花儿,连同艾草一起泡在一大盆水中,等我和哥哥起床的时候,水中已经浸透了花儿和艾草的香气,我们就用这盆香香的水洗脸,早饭的时候再煮上好几个鸡蛋,我们俩就用烫烫的鸡蛋在脸上、胳膊上和肚子上滚来滚去,滚走霉运,滚走疾病,滚走一切不好的东西,然后剥壳吃掉。
等过了年,我们就盼着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俗称灯节,到了那天,天刚蒙蒙黑,我们就开了家里所有的灯,那时候都住平房,有自己的院子和大门,冬天的东北大雪封门,积雪有半米那么厚实,我们就隔着几米刨出一个雪窝,把蜡烛插到里边点着,或者用易燃的皮带放在大门两边,就这样把火延伸到邻居家,与他们家点火的地方相连,这样的夜晚犹如白昼,却比白昼更多了几分朦胧的美感,然后我们这帮孩子就在灯火通明的大道上疯跑,或是提着灯笼放着鞭炮,想想真是最最幸福的时光。
我那时候总想,农历的每个月十五都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是阴间鬼魂游走的节日,点亮了这么多的火把不是为了驱散他们,而是能够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
长大之后,定居在了城市,每晚看着楼高灯亮,霓虹闪烁,或吃着价格昂贵的月饼,奔走在光洁的大马路上,偶尔静下心来,回想那些早已远去的节日习俗,心中立刻暖意升腾。那是对家乡、对亲情,对再也回不去的欢乐时光的流连,也是坚定自己的现在,激励自己努力生活的心理养料。如果可以,我仍将为儿女延续这美好的仪式感,因为即便是一个个小小的举动,也可能成为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最珍贵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