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态:产要反映举止、谈吐和仪表。一个人的仪态,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道德观念,构成外在美,也体现内在美。
坐姿;端庄的坐姿,是让上身挺直,保持端正,并能够使腰背贴着椅背。头部抬起,挺胸,双手可以轻搭在椅子的扶手上(但不要把手心向上)或交叠在大腿上,一切顺乎自然而做作。穿着裙子时应注意把裙脚收好,如果坐得时间长,可以将身体略为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叠,斜放一侧,双手互叠或互握,放在腿上。这是既优美又舒服的坐姿。
站立时,腰要直,下巴稍稍往后收,使头部、颈、腰成一直线,肩膀要平,让一切变化都落在脚部,特别是社交谈话时,站立的姿势变化只在脚训,上半身应始终保持挺直。如果穿裙子,把身体略略侧在一边,会使自己正面的样子看起来优雅苗条,双脚如芭蕾舞摆成45°的丁字型,特别优美。
走路姿势,有如下几个要点:上落楼梯时,上身保持挺直,肩放平头昂起,整只脚放到所踏的一级之上,不要用半只脚板登梯级。下楼梯时,身体的重量放在后面一只脚,到前脚在下一级楼梯踏稳为止。步行时,足部的移动应该彼此平行。穿长裙子或旗袍,跨步不宜太大,以免显得匆忙琐碎。
握手,是社交上常用到的方式:男女见面或分手,一般由女方先伸出手,对方才可以伸手相握,主动在女方,觉得需要握手而迟疑不决,或者觉得不必要而又勉强去做,都会显得不够大方。握手,一般是自然地伸直右手迎着对方的手轻握,目光一定要正视对方。
总之,现代的女性要注意仪态,更要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
礼貌,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具体来说,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基本礼貌要注意几点:
1、 尊敬长辈和老人;
2、 公共场合要注意礼让。路上遇见同事或朋友,要主动上前招呼问好,不要装作不认识、看不见、交臂而过;
3、 询问、请求别人做某件事,应用文明礼貌语;
4、 公共场合要注意公共秩序;
5、 打电话时,语调要平和;
6、 众目睽睽之下挖耳朵、挖鼻屎、剪指甲、脚甲,形状难看,十分失礼。这些事应该在家洗脸时做;
7、 在公共场合,不应高声谈笑,旁若无人,要注意不要扰乱别人;
8、 访问、作客与迎客:访问时敲门应用指肘轻轻敲三次,有门铃的一次即可,不可超过三次,按时间不宜太久,一触即可;作客时不要象在家里一样随便,不宜太久,等到主人频频看表已经太迟了,适当而可;迎客时,客人来访先清坐,天热要倒茶递水,开电扇。天冷的要让火炉靠近客人,有事不能陪太久的应事先说明原因并致于道歉。
礼节专家——老百姓最需要的实用礼节大全
礼节专家,就是有礼有节,咱老百姓最需要的实用礼节大全。 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就知道了,它上面的东西既实用又深刻,真是难能可贵。 这辈子,你给后代什么“大礼”? 【礼节专家】独家发布,转载注明出处 你这一生究竟能给后代奉献什么“大礼”? 孩子小的时候,你会源源不断的给他(她)买礼物,他(她)也会经常在大家面前谈论自己“最喜欢”的礼物,比如那只金毛玩具狗、那个卡通文具盒、那件印有“奥特曼”的短袖、那块儿散发着特色香味儿的橡皮…… 当孩子20岁的时候,你依然在给他(她)买礼物。此时,少了几分童趣,却多了不少“含金量”,像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摩托车、汽车、房子…… 而当你到了60岁,假如你的子女生活窘迫、时运不济,看着他们整日奔波于工作、房、车、孩子等而难得“常回家看看”,你想伸出援助之手却又碍于岁月不饶人,同时发现自己用一生心血换来的房、车等逐渐“OUT”的时候,无论你年轻时是多么的风光,内心都难免有些落寞。“有心无力”会让你觉得有愧甚至自责。 如果下一代声名显赫,成就远远在你之上,你固然值得欣慰。但在你心中,肯定更多地认为是孩子争气,而绝非自己当年教导有功。 这正是父母的伟大之处——永远不停地为子女付出,却始终觉得不够! 他们奄奄一息之际,心里想的仍然是子女——他们的事业、家庭、孩子……临终时还不忘“示儿”一番,并给他们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 其实,为人父母者,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 如果,非得从人的一生中挑出一份奉献给子女的“大礼”,那就是——将他们从生命变成了人! 为人子女者,如果父母健在,那么,请多拿出一份孝心、耐心,善待他们。 若他们已逝去,那么,无论多忙碌,务必趁清明节给老人带去一份问候,感谢他们曾经送给你一份受用一生的“大礼”。 (声明: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文删改或用于商业活动,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