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节实在太多、我国堪称为礼仪之邦!在生活中、无论是在亲朋好友等交际中、有礼有节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家教、也能促使彼此在交往交际中能和谐友善的相待;其中在日常一般生活中就有许多很重要、很普遍的礼貌礼仪用词用语:招呼客人或是亲朋好友时你会首先说“请~~~~”,彼此在生活工作中若是要劳烦别人的时候、一般先说“麻烦您~~~~~”这样对方也比较乐意、比较能尽其所能的帮助你、凡事别人帮了你的忙或是做了你想人家帮助的事、也应该回句“谢谢”以此为感---对方自然会觉得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也能体现自己的礼貌、这样彼此都能怡悦;再例如最普通的生活中无意间的小摩擦小碰撞、彼此双方一句“对不起----没关系”、就能很好的避免误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样能很好的解决一些生活琐事~~~诸如此类的礼仪礼节、视乎于生活中每个人是否好好运用、有无认真对待!俗语称:伸手不打笑脸人、礼多人不怪、就是体现一个“礼”子!
见面礼仪中有哪些细节?
1.为他人作介绍
在遇到下列情况时,有必要为他人作介绍。例如:
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在空中或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或来访者;
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际圈;
受到为他人介绍的邀请;
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陪同亲友前来拜访亲友不相识者。
在集体介绍中,应先介绍身份高者或地位重要者,也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一一介绍。如果想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时,首先应该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再把众人逐个介绍给这个人。为了让引见合乎时宜,介绍一般遵循如下次序:
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将自己公司的同事介绍给别家公司同行;将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将本国同事介绍给外籍同事;将资历浅的介绍给资历深的等,其规律是尊者具有优先了解权。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是因为西方人非常重视女性的地位,例如说有一位女士进入聚会时,在场的所有男士(小男孩例外)均必须起立表示尊重,待这位女士就坐完毕后众男士方可再复坐,但这只限第一次进入时,之后的进出男士则可以免起立。至于在场的女士则仅须点头微笑即可,因为女性与女性是平等的,除非进来的是一位明显年老的老太太,如果来者只是比在场的一般人大了没有几岁,则在场女士也不宜起身,否则会让刚刚进入的人感觉自己已经年高德劭,产生尴尬。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当一位很重要的人士进场时,礼貌上在场所有人都须起身表示尊敬。
若是家庭一起出来的聚会,则一定要把自己家中的成员介绍给其他人认识,以示对对方之尊重。但是若对方是年轻人,则应当带他们近前向自己的长辈如父母亲、叔叔、伯伯、阿姨等加以介绍,这是因为二者年龄有明显的差距的缘故。
介绍要做到恰到好处,除了掌握做法、次序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即为他人作介绍时要掌握分寸,实事求是,不要把副职说成正职,免得使人难堪,也不可涉及私人生活,如地址、婚姻、身体状况、年龄等;介绍要口齿清楚咬准字音,不要把姓刘说成姓牛,不便双方记准;以手示意时要把手掌伸出去,表情大方、自然,不可以用手指指点点;介绍时除了女士和长者外,一般都应该站起来,但在会谈进行中,或在宴会等场合,就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就可以了。
2.自我介绍
一般说来,相互间的介绍应该是通过年长者、男主人或女主人来进行,自我介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特别是在欧洲、拉丁美洲)。然而,在大型招待会、宴会上,在未被介绍或没有人为之作介绍时,应主动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胆量和气魄,也很容易在社交中处于主动地位。自我介绍时要做到表达清晰、风趣、真实、流畅,尽量包含足够的有关自己的信息以及与接下去的谈话相关的内容。
应当注意,在自己的名字后加上“先生”、“夫人”、“小姐”(英文表现是在名字前分别加“Mr”、“Mrs”、“Miss”)或其他敬称,以及只告诉姓不说名字的介绍方法都是不礼貌的。
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实事求是,不可不停地自我表白甚至吹嘘,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不信任感,不利于进一步地交往和联系;介绍时要举止庄重、大方,讲到自己时可将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张张,毛手毛脚,不要用手指点着自己;介绍时表情要坦然亲切,眼睛应看着对方或大家,不要显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更不能一副随随便便、满不在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