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事遇白事谁先行?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14 03:47   点击:201  编辑:关凝   手机版

所谓民间的红事遇到白事,一般来说就是迎亲的队伍遇到送葬的队伍怎么办的问题。按民间习俗,这种可能性在现在社会可能会出现,在旧时几乎不可能出现,除非办喜事的人家和主持婚礼的人都是糊涂虫。

(农村迎亲)

红事为民间喜庆之事,如收亲(指男方婚礼)、嫁女,庆寿,乔迁等;白事为民间的丧事。红事除收亲、嫁女、乔迁在路上行走外,其他的事,如入学、赴任等之类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肯定是先让送葬的队伍先行。很多地方民俗认为,入学、赴任路上遇到送葬队伍为大吉,路遇棺材,寓意“升官发财”。而乔迁喜事,按民间习俗,一般都是在黎明前进新屋,也不可能与白事队伍相遇。因此,只有收亲、嫁女,即迎亲的队伍才能和送葬的队伍相遇。

红事遇白事怎么办的问题,共有三种情况。一是同居住一村落、街道的人,既有人家嫁女的红事,又有人家办丧的白事,如果选择同一天,谁先出门的问题。二是同居一村落、街道的人,既有人家办收亲的红事,又有人家办丧的白事,如果选择同一天,谁家先进门和出门的问题。三是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了怎么办的问题。

(农村送葬)

民间有“白事为大”的说法,现在人们往往对“当大事”有误解,白事之“大”按民间风俗,确实是这家人或左邻右舍乃至全村压倒一切的大事,但并非大到无边,可以横冲直撞。民间自古有“白不冲红”“丧不冲喜”之说。也就是说,白事尽量不要去冲撞人家的好事。再说,白事并非不能和红事一起操办,只是人们把白事和红事联系在一起,心里忌讳而已,是一种心理上的联想作用。按古代习俗,喜事和丧事可一起操办。如,有的地方家中有孝,三年或七年不准办喜事,否则是对老人的不敬孝。有些地方,当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一般重病在床的老人即立让儿孙举行婚礼,目的就是避开长时间的守孝期。如果老人突然病亡,那只好抢在家里老人入土之前,在老人的灵柩前举办婚礼,先换喜服办喜事,喜事办完后,立即换成孝服办丧事。因此,古代所谓的“逝者为大”,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比,“无后为大”排在“逝者为大”前面,也就是说,自古以来,白事要礼让红事(指结婚)。

(乡村迎亲)

结婚要择吉日,一般在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就定下的日子,以便于做充分的准备。而老人的去世,是突发性的,拦也拦不住,是没办法的事。一个村子、自然院落,或一条街道,如果既有人家办喜事,又遇有人家办丧事,按照旧习俗,可各办各的,但在操办过程中,一般都会协调好。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白事礼让喜事,主要体现在出殡时间礼让出嫁女出门、新娘进门时间,一般是错开日子,这样就碰不到一起了。在民间,像这种事情都能商量得好,除非两家有深仇大恨,故意挑事闹事。这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二种。

第三种情况,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的问题。旧时,民间非常讲究礼节,结婚时新娘出嫁和新娘进门时间都用红纸张贴出来,公之于众;同样,丧事出殡时间、所葬地点用白纸张贴,公之于众。办喜事的人家一般要派人在迎亲所经路线上打探情况,提早防范,避免这种尴尬的场合出现。办丧事的人家也会派人联系所走路线办喜事的人家,防范于未然。倒是迎亲的队伍与迎亲的队伍在路上相遇才是大忌,但民间的也有解决的办法,一般两位新娘或送亲客交换饰品后,各走各的路,皆大欢喜。

(家村送葬队伍)

如果硬是避免不了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相遇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不管是迎亲的队伍还是送葬的队伍,旧时,他们均派人在前面探路,也就是以防万一,及时处理。按民俗习惯,两种队伍如相遇均不能返回,且送葬的队伍只能在规定的路线行走时,是不可改变的,一旦改变路线,会触犯民间很多的禁忌,包括触犯沿途居民的禁忌,会闹出更大的纠纷。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迎亲的队伍礼让,一般是绕道而行。按民间地方风俗,很多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接亲抬空轿走的是一条路,接亲回来时要走另一条路,不能从原路返回,此所谓不起“回头路”。因此,迎亲的队伍绕道是没有禁忌的。而送葬的队伍也要“礼让”,其“礼让”的方式是,放慢前进的脚步,慢慢前移,直到迎亲的队伍绕道走远后,才按正常的速度前行。如果迎亲的队伍与送葬的队伍在同一条路上朝一个方向走,一般后面的队伍放慢速度,前面的队伍加快速度,这也是民间的一种“礼让”。

(现在农村接亲的队伍)

现在社会,迎亲的队伍在路上与送葬的队伍更容易相遇,现在的人比旧时人要多了几倍,且交通四通八达。在宽大的公路上,迎面相遇的,一般大路有两边,各走一边,互不相干。狭窄的乡村道路上,迎亲的队伍最好在前面的四五里地放出打探信的车辆,及时打听情况,发现前面有情况,该绕行就绕行,需要等一下就就等一下,也就是尽量回避。

一,何谓红白喜事

红事,指婚礼,生日,寿宴,乔迁,金榜题名等高兴值得祝贺之事。

门庭多喜气 ,花月正春风。锣鼓喧天,喜炮阵阵。人逢喜事精神爽,脸挂幸福笑意盈。

白事主指丧礼之事。是伤心、难过、悲痛、的事情。

一杯灰,满眼泪,从此身影成记忆。凄风凌,梨花曳,从此阴阳两茫茫,怎叫人不断肠。是送逝者人生最后一站。是主家悲痛欲绝的丧事。

二,礼让之美。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是礼义之邦,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排第一。礼的内含很丰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三,传统习惯,红事遇白事,要礼让白事先行。在习俗中,死者为大。所有事在丧事面前,独尊逝者为大,白事要先办。红事车遇到白事车辆要礼让。不然就会被世人定为异类,不懂礼让,冷漠无情,不懂人情事故。被人翻白眼,瞧不起。甚至,大家都不与之交往。

四,礼让的另一种方式是“回避。风俗上有红事遇到白事有“戳霉头之说。心情自然受影响,很不爽。遇到办白事,可错开日期。遇到白事车辆可绕道避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