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着装的原则是什么?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18 18:54   点击:289  编辑:尉迟健   手机版

  1、TPO原则
  T、P、O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T指时间,泛指早晚、季节、时代等;P代表地方、场所、位置、职位;0代表目的、目标、对象。TPO原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衣着标准。着装遵循了这个原则,就是合乎礼仪的。
  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3、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
  4、整洁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着装要协调
  1、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
  2、着装要和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如,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
  3、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

什么是穿戴礼仪?

穿戴,即穿着和佩戴。

(1)穿着的衣裤鞋袜,应以合体、整洁、朴素、得体为佳。

合体,即衣着规格要适合各自人体的高矮胖瘦。衣着不合体,自己不方便、不舒服,别人看起来也会觉得别扭。中学生的衣着,适当宽松一点较为适宜,面料最好选择弹性强一点的。

整洁,即穿着要规整、清洁。衣领要翻好,衣扣要扣齐,腰带、鞋带要系好。衣服要常换洗,特别要注意衣领、袖口处不要出现污迹。若衣冠不整,满身污垢,不仅自己不体面,也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

朴素,即穿着要俭朴、素雅。重视穿着的护身、保暖功能,淡化穿着的装饰功能。不追求时髦,只要求美观大方;不追求艳丽,只要求色彩协调;不追求高档华贵,只要求能体现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得体,不只是指衣着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年龄、身材和性格,更重要的是指着装要看场合。在家穿着可随意些,节假日外出穿着可活泼些,在校则必须着装规整。现在提倡中学生穿校服,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穿着的原则制作统一的校服。在学校举行典礼、升旗仪式以及大型集会时,最好能着统一校服。

中学生穿鞋,应以球鞋、布鞋、旅游鞋为主,也可以穿皮鞋,但女生的皮鞋后跟不应高过3厘米,因为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从学生身份来说,高跟鞋对中学生都是不合适的。

(2)佩戴防护用品、标志和饰物,应符合礼仪规范。

佩戴,既包括帽子、头巾、围巾、手套、墨镜等各种防护用品,又包括校徽、红领巾、少先队队长臂章、团徽等各种标志,还包括各种装饰物。

帽子、头巾、围巾、手套等用品的选用,应根据衣着情况而定,主要要求是无论色彩还是样式都要协调,不能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些物品的主要作用是御寒,因此在室内不应再戴帽子、头巾、围巾和手套。即使是在较强的阳光下,中学生一般也不需戴墨镜,特别是在室内或礼节性场合,就更不应戴墨镜。

标志的佩戴应严肃。红领巾系法要正确。少先队队长标志应佩戴在左上臂,校徽应别在左胸前,队徽、团徽别在校徽上方。荣获过各种奖章、纪念章的,在必要时也可别在胸前适当的位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