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会前请不要吃太多食物,特别是不要喝太多水。这样会使你总是往卫生间跑,会影响到其他人。
2,参加音乐会的穿着为男性着西装,女性着洋装(裙装)或小礼服。请注意服装仪容的整洁,服装不用过分华丽,但请避免着牛仔裤,休闲服,拖鞋或奇装异服。
3,关于拍手,首先音乐会开始时,应鼓掌迎接指挥上台。其次,为了不破坏乐曲的整体性,一般在整首交响乐或整组乐曲全部演奏完毕时,可以一起鼓掌。乐章之间和组曲之间不个别拍手。(其实在何时该拍手这个问题上,很多去听音乐会的人都会担心。比较投机的方法就是观察你周围的人,等别人先拍手你再跟着拍,这样可以避免出错。)4,演出结束后,不要急于退场。请在乐队首席退场,演员谢幕后观众按序退场。PS:最佳于开演前15分钟左右到场。
米老鼠进行曲音乐特点?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雄劲刚健,坚定有力。它起源于16世纪西方的战乐;后来通常用来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例如《运动员进行曲》。大家可以找出这首曲子感受一下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哦~
节奏、节拍特点
进行曲中,大鼓、小鼓以及抜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这些打击乐器简短有力的音色,能提振队伍的士气之外,它们更常常是曲目中的【过门】,负责串联每个不同的旋律乐段。进行曲的速度大约可分为四种,分别是:丧礼进行曲、慢进行曲、快进行曲、倍快进行曲,创作进行曲的拍子也恰巧共有四种,它们是2/2,2/4,4/4以及6/8。其中被最长使用的是2/4拍。
孩子学钢琴,作为家长,我不是很懂,有没有必要陪着她练习啊?
陪孩子练琴需要讲究方法,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常常听到琴童家长抱怨:每天都要为了弹钢琴而和小孩“斗智斗勇”。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 让孩子先弹再玩,享受自由时间 。好动是儿童的特点,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地练琴,确实会使他们感到难以忍受。因此,不妨与孩子约定,“弹完琴可以玩20分钟”或是“弹好琴就可以看一集动画片”等等。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体验了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放松心情,这将有助于孩子今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会积极地自我调节。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确乖乖地弹了琴,爸爸妈妈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其次 给孩子精心布置琴房 。 小孩愿意学钢琴,大多是出于对钢琴的好奇,同时,还会有一丝淡淡的“钢琴是我的”的自豪感。若要使孩子始终保持对钢琴的这份亲近感,就需要家长让琴房洋溢着温馨的氛围。 在初学钢琴时,可在琴上放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偶。当孩子在弹琴的过程中感到厌烦时,他会下意识地抱一抱玩偶缓解一下情绪,继续练琴。当孩子已经习惯于练琴时,再换个性化的自我评奖的环境,比如在钢琴上放一个漂亮的花瓶,当孩子自己感觉弹得满意时,可以插上一朵奖励的花。也可以在琴房内布置一个别致的信息发布栏让孩子用图示或符号进行自我评价。将孩子心中的期望与练琴的结果建立起直观的、可见的联系。这种无声无息的激励,远远胜过父母坐在孩子身边的语言。
最后 当孩子弹钢琴遇到困难时家长要提供情感支持。一般来说,孩子学琴半途而废的原因大多是“卡”在了困难上,而父母的一再指责,与学成的同伴相比较,都会进一步导致孩子因惧怕、焦虑而抗拒、放弃。其实,由于孩子年幼,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非常需要父母在“危机时刻”的情感支持。父母怎么样做呢? 第一 练琴前,和孩子一起商量弹到困难的部分时“爸爸妈妈会在身边支持你”。第二 当孩子反复练习后,仍无法越过某一道坎而要放弃时,父母不必多说什么,只要抚摸孩子片刻或在孩子的脸颊上亲一亲,表示对孩子仍然充满爱和信任。第三 告知孩子新的练习曲由他自己静心地练(可以分段练习),而父母会在外面认真地听,成功了就会进来祝贺。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父母也要及时进入琴房和孩子分享前进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