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一)王熙凤。
小说从出场、肖像、言行三个方面来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登场。
(1)王熙凤未登场,却先传来笑声和放诞无礼的寒暄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像传统戏曲表演时,人物先在台后唱上几句再出来亮相一样。这种写法叫什么?
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这些人都是敛声屏气的,唯独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还有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可见她在贾府中是个怎样的人?
答:身份特殊,地位很高。
(3)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泼辣。
2、肖像。
小说描写王熙凤的肖像是是从两个角度写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容貌。
(1)写服饰表现的性格: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裙边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有着贪婪、俗气的性格。
(2)写容貌表现的性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见她年轻貌美、风骚绝伦;三角眼吊梢眉又写出她绝非安分、善良之辈,而是刁钻、狡黠之人。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她的威势及笑里藏刀的阴险性格。
3、言行:
(1)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C)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 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3)王熙凤在见黛玉的过程中,神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一会儿的工夫,王熙凤由戏谑调笑到转笑为哭到转悲为喜。便忙二字,说明她哭笑随时可变,俱无真情在其中,一心只想讨贾母欢心:阿谀拍马、逢场作戏。
(4)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和王夫人的对话,进一步说明王熙凤有着机变逢迎的本领和果断能干的才能。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说明王熙凤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和王夫人的对话,表现她精明能干的性格特征。
(5)从以上分析,可概括出王熙凤形象。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专权显胜、阴险狡黠而又善于阿谀奉承、逢场作戏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才博得贾母的宠爱,取得王夫人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二、《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
三、要王熙凤的详细资料
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处容身,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罪恶累累,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红楼梦曲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1.“机关”二句——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机关,心机、阴谋权术。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2.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凤姐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3.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4.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鉴赏]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一、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缺德事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
二、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
三、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四、回首惨痛,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三回)
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