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哪些?

158 2024-06-05 07:02 admin

一、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哪些?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 课程目标明确:明确课程的目标,如提高学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人际关系技巧等,以便为课程内容设计提供方向。

2. 适应学员需求:了解学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特点,以便设计适合学员需求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

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既要融入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也要结合学员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互动与参与: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程活动,与其他学员和老师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6. 实践性活动:设计实践性强的活动,如心理测试、压力管理技巧练习、人际关系沟通演练等,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7. 课程评估与反馈:对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8. 专业师资队伍:选择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确保课程的专业性和教学质量。

9. 课程持续更新:根据学员需求和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使课程保持与时俱进的特点。

10. 课程氛围营造:营造轻松、开放、支持的课程氛围,让学员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论述人际交往调适与提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交际能力就要在掌握交际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能消极回避,尤其是要敢于面对异性或与自己性格、观念不同的人,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不局限在单一固定小团体内。

学习他人的交往经验,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如《交际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等,也可以听一些相关的课程或讲座。

三、人际交往中哪些话术打开话题?

一个会说话的人,他们的情商必然不会很低。我们每个人跟别人交往,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情感上的归属,二是利益上的来往。然而很多时候,这两种目的并无法单独实现。无论是出于哪个目的,想要获得和谐而有效的人际关系,高情商的行为必不可少。而在所有高情商的行为当中,谈话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掌握这五个高情商聊天话术,人缘越来越好!

  话术一: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当你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你就拥有了高情商的谈话能力。因为别人最需要表达的地方,也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

  你察觉到朋友正在为了不会写作的问题而心生烦恼,你走过去,却跟他聊起了你感兴趣的经济发展,你认为对方愿意搭理你吗?就算愿意搭理你,是不是也只是说一两句之后就快速结束谈话呢?很多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往往苦恼于不知道怎么跟别人打开话匣子。其实,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了。相反,只顾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大家“尬聊”。

  话术二:对谈话倾注热情的态度

  谁都不喜欢,面对的谈话对象,是那种言语态度冰冰冷冷的人。别人说了一大堆,然后你冷冷的回应一两句,换谁都没心情继续聊下去。情商高的人,对谈话对象都会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渴望跟对方聊天,愿意从对方身上获得某些启发。于是说话期间,都能够保持充满好奇心的热情态度。

  但是,这种热情的态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很多人以为,愿意搭理对方,就是热情的表现。其实,这还远远不够。行为上的热情,还要加上言语上的热情,才能够构成这样一种对别人感兴趣的态度。也就是说,你话语当中渗透出来的情绪,好像看到好朋友那样,能够激起愉悦谈话的氛围。试想一下,当你面对谈话对象的时候,如同面对一个讨厌的人那样,你们的聊天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肯定不会。

  很多男生面对喜欢的女生时,一副遮遮掩掩的态度,完全放不开,这种姿态怎么能够进一步发展呢?女孩子都不知道你要干嘛!所以,想要透过谈话建立情感关系,让别人愿意跟我们相处,我们首先要对他们感兴趣,问一些关心他们的问题,然后设法取得共鸣。只有这样,你的谈话才能显示出高情商的特质,人际关系也会更加顺利。

  话术三:懂得正确地赞美别人

  懂得根据对方的特质去赞美别人,这是高情商的一种体现。

  根据我们人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就算一个高喊“我不喜欢别人赞美”的人,只要你说:你这种思想很明智,不会被别人的赞美冲昏头脑,果然有见地。那么听到你这么说,说出那句话的人肯定会感到很满意,因为他被你认同了。这就是赞美。

  赞美是一种认同,而反驳则是一种打压。前者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只是破坏彼此的情感。当然,或许你会觉得,随便赞美别人会不会显得自己很虚伪呢?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赞美,最好是赞美别人具体,而且别人预期之外的地方。

  话术四:自我袒露一些缺点

  你与人相处的时候,非常紧张压抑,很大程度上是跟自己“完美形象”有关系。你越是在乎自己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跟别人聊天时就越是放不开。你跟这样的人相处会觉得很累,别人跟这样的你相处,也会很累。这样子,谁能够自然融洽地相处下去呢?很多人以为跟别人相处,一定要留给对方完美无瑕的印象,一点小错误都不能犯。然而这种心理,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感染到对方,让跟我们接触的人也同样有种坐立不安的压抑感。

  反映到行为上,不是导致自己不敢随便说话,就是让自己的言谈举止看起来很刻意的做作。而正正是这种状态,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我身边有一位培训师,讲课很受欢迎,我问他有什么心得。他说:“非常简单,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我会故意把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说错,还一脸无辜幼稚那样。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相处气氛就变得很轻松了。”

  偶尔开一开自己的玩笑,自嘲一番,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可爱。就算有时候不小心说错了话,你能够主动道歉,什么事情都没了。为了维护自己面子而执着辩驳,这样就显得太霸道。适当袒露一些小缺点,开玩笑说“其实我近来脱发,所以不要盯着我的发际线看”,或者“听我唱歌的人,近来都进了医院躺着,你们还要我唱吗?”。这种自嘲式的聊天,就能解除对方的防备心理,从而让对方继续轻松的跟你聊下去。

  话术五:不要对别人的做法太苛刻

  在你的生活当中,是不是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对别人的做法指指点点呢?不管你做得怎么样,那些人总是揪着你不好的地方大放厥词,说你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好像做什么都是错似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喜欢对别人的行为指手画脚的人,往往都是过于自我为中心。一旦别人的行为没有按照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就开始对别人念念叨叨,眼里容不得一颗沙子。

  你抱着这样思想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很好,毕竟工作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假如你以这种思想跟别人交谈相处,那就会很容易闹出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只要这些方式没有伤害到其他人,损害到别人的利益,他这样做,是他自己的自由,其他人没权指指点点。也许,你是出于好心,出于善意,而提出自己的意见。问题是,这些意见和建议,别人需要吗?当别人不需要,而你强加给别人,那就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硬是跟你作对起来。

  当然,就算别人的错误你真的发现了,你也没必要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出来。用一种讨论的方式去说,才能够缓和话语的锋芒,不会给人太苛刻的感觉。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法则?

只有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才能在交往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真诚原则

真诚,是友好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就是真实、诚恳、没有虚假。处世者最根木的一条,就是要培养一颗真诚的心。只有彼此以心换心,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用真诚去打开人际交往的心灵之门。

真诚待人者必被人待以真诚。用真诚与人交往,就可以充分认识、发掘别人的长处,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和不足:就能以公平的心去评价和判断事物,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和完善。我们把真诚赠之予人,自己什么也没有失去,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真诚。

真诚固然很好,固然必需,但是培养起来却颇不容易。人常常被各种利害关系和感情左右,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克服起来非常困难。要培养真诚,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时时事事检点是否感情用事,是否本位主义,是否具有理性,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培养和提高。

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人们还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希望他人真诚可信,但却常常忽视了自己的真诚。例如,有的大学生交朋友,常常要求朋友对自己坦诚相待,袒露心扉,否则就认为朋友不真诚,但是,自己却从未向朋友打开过心灵之门。这样的交往关系,永远难以深入。又比如那种“逢人便说三分好,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交往,必然侵蚀健康的交往关系。

当然,真诚不等于头脑简单、轻率从事、盲目冲动,真诚本身就是要求我们细致、谨慎和理智地去进行人际交往。

2.尊重原则

尊重是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的体现。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尊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地位。

尊重是交友的重要保证,是达到交往效果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并因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身分,但在人格上则是平等的。尊重人格是平等的基本要求,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可以赚回来,但心灵受到了伤害,弥补起来就困难了。在交往中也许你并无伤友之意,但往往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伤害了别人,甚至就可能为自己树起了一个敌人。

所以,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人际交往中的根本。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己的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或是胜利,就容易伤害朋友、同学的自尊。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大学生往往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如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却头戴耳机听音乐或英语:同学在课堂上讲演,他却在下面高声说笑等。这样做既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生活中的陷阱和深渊中,最可怕的就是‘自己不尊重自己’,这种毛病是最难克服的。因为它是由我们自己亲手设计的深渊”。

要做到尊重他人和自尊,就应当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树立良好人际形象,懂得欣赏别人,把别人当做有价值的人来对待,乐于与人相处,有责任感,懂得自我反思,不夸张自大,不自以为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