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那学科教学和课程教学论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3-01-10 14:59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那学科教学和课程教学论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课程、教学理论、教师、课堂、学习问题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三个方向内容,即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而学科教育专业的研究是突出以学科为基础的实践研究,切实推进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学科课程统整研究,带动综合理科与社会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通过学科教学行动与实验研究,切实推动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学科与课程与教学论的融合,实现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创新。

也就是学科教育专业,更倾向于实践;而课程教学论,则比较注重理论啦(比如说什么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之类)。(说实在的,两个差别不是特别大)

拓展资料:

教学过程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身体、智力、情绪、精神生活成熟过程的了解,并施以有利的影响,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学科教学心理学其要旨在于造就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能改造社会的人。每门学科均可根据其特点在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工具、培养智力和形成个性及习惯方面发挥作用。

学科教学心理学是各科教学法的基础。它研究的目的有两个:

①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各科教学法及学习法,把各执一端的、零散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加以系统化,提高到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水平;

②根据实验的结果和确切的事实立论,评价现行的教本编辑以及教法使用的得失,寻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优途径。

学科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所有中小学教学计划所列的各门学科,诸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均包括在内。可以把中小学分开研究,成为“小学各科心理学”和“中学各科心理学”等。也可以对各科分别进行研究,构成其本身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体系,如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等。

【教学论】 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已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教学论的研究是在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对教学理论的历史遗产、现实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各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加以理论概括。国家开设了诸多相应的学科理论教学课程,课程与教学论成为它的二级学科。在培养教学队伍的建设中将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中学教学论与教学实践系列教材,《中学语文教学论》、《中学数学教学论》、《中学英语教学论》等,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师。

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教学原理部分阐明了基础理论和教学的一般理论。在基础理论方面着重探讨知识与教学、教学过程、教学与发展等内容。在一般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程理论、智能理论、知情意结合理论、交往理论、活动理论、最优化理论等内容;应用性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两部分。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教学活动是教学论体系中应用性最强的部分,它是教学原理的具体运用,是各种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共有的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高校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它就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素质之门,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魅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众所周知,这世上错综复杂,形形色色,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就能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好的艺术作品包含了艺术家对人生、对世界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不断感染和影响了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们,唤起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大学阶段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都一一走向

第 2 页

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公共艺术教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懂得世界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已经是不可更改的历史定律,而大学生们也会在这种教育中接受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之所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美德教育,是因为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 3 页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扩大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所谓艺术,往往就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或者是一个时代中人们的精神面貌。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大学生们,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正好能够弥补当代大学生们由于知识局限性或是阅历不足,而产生的不了解各个时期的生活或是文化等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从而认识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

第 4 页

甚至是不同民族之间各式各样、具体生动的不同生活情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们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甚至是不同民族生活场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的形象,了解这些人物形象性格上的特点、思想上的特点和精神上的特点。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当代大学生们扩大了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现实,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真理。由此可见,所有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

第 5 页

性质的认识启发作用,对大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艺术的形象性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的开发

艺术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给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以音乐艺术

第 6 页

教育为例,古曲《十面埋伏》通过琵琶演奏出的民族性的音乐使人联想到两军对垒的古战场,其中模仿战马的嘶鸣旋律让人仿佛看到撕杀的战争场面,由紧张、急速的旋律想象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恐惧和灾难。但这种想象并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不一样的。音乐作品能触发受教育者运动着的感情波澜,随着乐曲的展现把人的内心世界引入想象活动的高峰,这种想象与联想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受到语言的限制,也不像美术

第 7 页

作品那样受到画面的制约,人们一旦进入这样的世界,便无拘无束,任其遨游,便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幻想。

2、艺术的主体性有助于唤醒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新意识的本质,就是让创造的使命在心灵深处扎根,让求新的欲望长期处于涌动状态。创

第 8 页

新意识,是创新人才的必备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牛顿不可能在苹果的偶然坠落中感悟到地球引力的存在,瓦特也不可能在壶盖的微微震颤前萌发出创造蒸汽机的构想。因此可以这么说,培养创新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青年学子建立自觉的、强烈的创新意识。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多年来,人们使用的方法通常是,宣讲创新的重要性,阐释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创新的紧迫性。总之,采用的是一种由我及他、由外及内的理论灌输。其实,

第 9 页

最有效的方法是唤醒,是对沉睡的、懈怠的意识的激活。而唤醒与激活的工作,恰恰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强项。有艺术教育工作者曾在“电影导读”课上让学生观看美国电影《美丽的心灵》。那是一部以著名数学家纳什为生活原型的佳作。影片生动地表述了主人公开创博弈论的艰辛以及终获诺贝尔奖的荣耀。许多学生用“备受震撼”、“心潮激荡”、“彻夜难眠”来形容他们的观后感。年轻的大脑若时常受到这样的“震撼”,

第 10 页

茫然的心灵若时常发生这样的“激荡”,创新的欲望有望被激活,创新的意识也有望被唤醒。

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承受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就业还是升职,都使得在校许多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方面有重要的作

第 11 页

用,也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味良药,利用好公共艺术教育能够舒缓大学生紧张的心情,给他们增添愉悦的生活态度,使得心理问题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上得到有效的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在实施和推进我国高校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可以作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它将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产生

第 12 页

巨大作用和影响力:他将架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