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等。而一个幸福家庭的具体表现包括夫妻恩爱、子女懂爱会爱、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心态积极、没有不良嗜好、家庭成员间平等民主、有良好的教育、家务自觉、经济稳定够用等等。家庭幸福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幸福家庭并不是说这样的家庭没有遭遇挫折和困难,而是这样的家庭对逆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平复的速度更快。就比如说夫妻恩爱这一条,做起来并不容易,婚姻生活中日复一日锅碗瓢盆的平凡日子里,有很多烦心事、矛盾冲突需要夫妇俩去处理应对,比如家务事如何分配、孩子上小学了婆婆还喂饭、工作太忙夫妻二人沟通的机会少等等,两个人只有彼此理解、相互帮助,才能尽快化解这些问题、保持夫妻持续的要好、和睦。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互动效果都会被他们的孩子看到、学到,耳濡目染之后会自然而然地会运用到自己面对困难、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效果也会是相似的。所以夫妻恩爱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信、乐观、人际关系和谐。
幸福家庭也不是对孩子一味地保护、宠爱,幸福的家庭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民主、注重身心健康和教育。每个人的需要、权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但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个人的需要与家庭的需要、家庭其他成员需要的适应和调整,一旦出现问题注重通过平等沟通来达成一致和协调。比如规定孩子晚上9点要到家,不能按时回家需要提前告之父母原因;发现孩子有情绪,想办法让孩子表达出来;家庭买房买车决策、旅行地点选择、油盐酱醋购买等大小事情都让孩子参与;报什么兴趣班征求孩子意见等等。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有独立的个性同时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另一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正性沟通的方式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孩子在社会生活会更具个人魅力。
综上所诉,如果想要孩子心理素质好,家庭首先要调整、保持为一个有爱、稳定、安全、柔韧、公平、积极、沟通的平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