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国内的中学与大学教育,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绝大部分学生更缺乏公开演说、接触社会的机会。这就导致年轻人心理素质问题逐步恶化。相比西方国家,这个情况则鲜有出现。因为西方的教育,强调与社会适用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例如在美国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中,Public Speaking(公开演说)这门课程都是学生必须修读的,因为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勇敢地面对数量较多的人,与其说是一门考核口语表达的课程,倒不如说是一门心理素质提升课。
这种培养方式,给予学生机会克服心理障碍,用自己的方式把希望表达的内容大胆地在别人面前说出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内向型的学生尤其重要。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这种交际恐怖症只有通过勇敢地面对他人去克服。
另外,留学的生活中,不少学生会寻找一些兼职的机会,从而赚取部分生活费。但很多人会忽略这个兼职机会带来的另一层价值:个人忍耐力的磨练。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兼职最普遍的工作是服务行业,如餐饮、零售等。而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上被客户刁难、无理责骂、被老员工捉弄等窘况。
在独立承受与面对这些情况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包容、忍耐,其实也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一种提高。这种提高使个人将来走入社会与融入社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对于习惯于在国内家里万般呵护的年轻人来说,这个砥砺是绝对必要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思乡病。
不少年纪较轻的学生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会产生这种心理问题。这也是一种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克服的一层心理障碍。通过在国外的独立生活与独自解决问题,学生从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对父母与熟悉的生活环境的依赖,使个人在适应能力、责任心上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