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4-16 07:48   点击:73  编辑:欧阳浩   手机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学习、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问题日趋突出,并已逐步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已经从“身体疾病”进入“心理疾病”时代。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动是这一学科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要发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学比赛中个体与群体、这一小群体与另一小群体之间的较量,这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为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2、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纵箱分腿腾越,学生完成这一动作时,不仅要求要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为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3、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会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4、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体育运动组织周全,规则严密,更多的还讲究集体配合。比如:篮球教学比赛,学生不仅要掌握篮球基本技术,还要讲究集体战术配合,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美德。——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我多年来一直关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要拥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口令清晰、示范准确、语言流畅、教态大方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无形的感召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大多数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思想因素,同时又具有娱乐、竞赛等特点。所以,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团结、配合,用集体智慧与力量去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教育,并利用竞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尊重对方、互相学习等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
3、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特点:体育课主要以身体锻炼为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学难度大,学生活泼好动,在与人、物、事接触的过程中,其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很容易表现出现,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及时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
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组织教育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科学化,可以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究启发兴趣,注意重视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取得胜利的喜悦中,每个人都获得了自我满足,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完善。所以体育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