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给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营养?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4-19 09:08   点击:212  编辑:汤岚   手机版

导读: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与日俱增,心理健康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成年后的情绪是否稳定,往往与童年时期是否汲取了足够的心理营养有关。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健康就要从娃娃抓起。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不同的。孩子0-6岁期间,每个阶段有哪些心理需求?家长需要给予什么样的心理营养?大家都知道吗?

一.0-3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饿了要吃奶,渴了要喝水,拉了需要帮他清理,冷了热了要加减衣服和被子……

这时的心理营养需求是:

1. 无条件接纳。

2. 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建议母乳喂养,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会根据孩子的营养需求自动调节成分,不仅能够满足生理营养需要,也能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需要。

孩子在这个时期为了满足需求,会挑选一个人作为自己的“重要他人”,通常这个人,可以是妈妈或爸爸,但也可以不是,这视孩子自身情况所定。有的孩子非常敏感,非妈妈不可;有的孩子没那么敏感,可能从小交由爷爷奶奶带,就选了爷爷或奶奶作为“重要他人”。

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来弥补,长大后其行为可能表现为早恋等。

二.4-10个月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学会爬行。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此时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地离开,很自然地回来。

如果妈妈自己没有安全感,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遇到不顺情绪反应大等。

孩子的安全感,最大程度地来源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就像大地一样,如果经常有冲突、吵架等,对孩子而言就如同经历地震一般的巨大恐惧。

孩子如果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满足,就会自然健康地和母亲分离,就像孩子刚刚出生时,要剪断脐带一样(生理分离),想象一下如果脐带没有剪断会怎样?孩子就无法生存。

心理的脐带也需要剪断,这就是心理的成长。成长,就是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会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出黏人,很可能是因为安全感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三.10-16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在生理上开始会走。此时的心理需求是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

这一阶段的心理营养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顾危险的那种,因为他能独立判断哪些行为安全哪些行为危险。

四.16个月-2岁

“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方面非常依赖,另一方面又非常独立,经常说不要。

这一阶段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说“不要”就要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例如不吃饭,好,就饿一顿。孩子不会主动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家长该怎么做?

心疼孩子就放弃原则,这样当然无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建议的做法是: 温柔的坚持!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常常觉得特别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五.2-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稳定自我的建立。要形成这种认识:我有时看不到妈妈在,但我知道妈妈的爱在。

适合玩的游戏是:捉迷藏。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等都可以,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肯分床睡,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

3岁前,孩子基本没有记忆。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与妈妈是“共生”关系。孩子没有“我”的概念,把“我”和“妈妈”视为一体。如果妈妈 (也可以是其他人,只要这个人是孩子认定的“重要他人”)不见了或发生事件,孩子就会不安。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把“我”和“妈妈”逐渐分离。通常情况下,孩子在3岁过后,能够顺利、自然地完成这个分离过程,这是成长中的必经过程。

孩子3岁以前,如果被充分接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稳定自我形象的心理营养,今后就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社会化速度快。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照顾、支持和帮助。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也许有意也许无意)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长大后在恋爱中更容易遭受挫折。

六.4-5岁

4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我”的记忆,逐渐意识到:我是谁?我有价值吗?我可爱吗?

此时的孩子更多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心理营养,所以通常容易变得跟爸爸亲近,喜欢爸爸。此时的妈妈就有些失落,感觉自己的孩子变陌生了,可能很不适应。

此时的孩子很需要肯定和认同,如果不能够通过正面行为获得父母的肯定、认同,可能会转而用负面行为来引起父母关注,故意做出一些不被接受的叛逆行为,哪怕被父母打骂,也好过被父母忽略,被忽略的感觉是最痛苦的。

如果孩子行为表现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父母要有时间去给孩子心理营养。

如果孩子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频繁更换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造成损害。长大后会产生许多关系上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他不能够学会如何与人建立关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有很多的不确定与恐惧,不能够独立。

七.5-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

1. 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方法及态度。

2.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3. 如何处理情绪。

这个模范可以帮助孩子解决:

当碰到问题时,该怎么办?

如果心情不好,该怎么办?

与别人的意见不同,该怎么办?

通过家长建立的家庭模范,孩子可以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心理营养的发展路程:首先一个孩子需要人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让他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和认同,到了七岁前需要学习认知模范。

我们可以把孩子比喻成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已经具有其本身的生命力以及生长的所有资源,但是它只有具备生理营养才能生根发芽,具有心理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