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孩子积极主动参加一切活动的内动力。良好的自信心,也是孩子能够顺利完成活动,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有利保障。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为他将来参加学习、工作、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1.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长谈吐文雅、处世为人自信有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表现得自信大方,待人文明礼貌、态度亲和友善。2.挖掘孩子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家长对孩子有积极的评价,并且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重要的精神滋养;反之,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自信心的支柱就会被摧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这方面表面不好,也许在另一方面就会有突出表现,家长应多观察孩子,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多表扬他、鼓励他,让孩子在不断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认为自己很棒,从而建立自信心。3.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信心。其实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种都会有变化,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总是认为“你还小,等大一点才行,你不懂,你不行”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萌发的各种能力变弱。所以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父母买东西、做家务等,父母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及鼓励,帮助孩子完成目标,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之一。 4.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很少产生过分沮丧和自卑,而那些能力平平或发现稍落后的孩子,成功的体验较少,自信心容易受伤,所以家长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家长在家和孩子做动手动脑游戏,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孩子先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又如在与家长进行比赛性质的游戏中,家长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但家长在帮助孩子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孩子不断提高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除了让他亲自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有什么办法?
生活中不自信的孩子,有先天条件的因素,很大程度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通常有些家长,爱护孩子心切,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孩子偶尔做错什么事了,又赶忙批评。这样不让孩子做事,又不激励孩子做事,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做事情。包括日常生活起居,校内校外的学习。比如整理个人房间,收拾自己衣物。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好了,家长给予一些鼓励,这都是可行的办法。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自信心的培养,还有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及时跟上。不是专门去训练,是要把它贯穿在孩子整个家庭活动当中,社会活动中,学校生活中。多与孩子互动,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孩子一定会很阳光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