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6-14 19:28   点击:266  编辑:窦华   手机版

培养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这个过程父母要拿出多点耐心和爱心,先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再在沟通中引导,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感受。如果要互相理解、沟通良好,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否则就会如上例那样造成误解、冲突乃至对抗。
  同理心就是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用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用对方的心灵来体验世界,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例如,孩子回家后说:“今天红红语文考了不及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其潜台词是:如果我也考得不好,你们会怎样?又如,当父母批评孩子不该与传达室的大伯顶撞时,孩子口头上是答应了,但脸上却流露出不屑或委屈等表情,很可能事情就没有父母所想的那么简单,孩子心中另有想法。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刹那间的沉默、不经意间的叹气、不易察觉的一丝眼神,都在反映他内心的“天机”,如果我们都能仔细地去体味,细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译其中的“隐义”,读懂他的内心,这,就是同理心。
  首先,要学会倾听。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话,不要认为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认真、专注地听他讲话。
  倾听首先是要听,不要老是自己说,要给听留出一定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会有亲子交流的存在。听的时候还要专注,所谓侧耳倾听,讲的就是专注地听入神地听的意思,只有听得专注,听得投入,才能读懂孩子的话语,也才能让孩子感到理解与尊重。
  听的时候还要有应答,要有接听词,接听词有两种,一是短词短语,如,嗯,啊,这样啊,不错等,以表示自己的关注与理解。一是概括句,即在理解孩子话语的基础上,将其话语的实际意思“翻译”概括出来,这会起到“镜子”的作用,让孩子“照见”自己的心态,也有助于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儿童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那些?

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主要是来自父母,孩子做错事,有缺点看父母怎么对待,这很重要,这影响儿童的自我形成。而来自周围的人和伙伴,学校,媒体等。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则其他的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会减弱。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专心”。小孩子在听广播、看电视卡通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应从生活习惯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风暴雨,而是从小事把握。比如要求孩子准时就寝、起床;按时饮食,吃饭碗里不留饭;玩具用过就还原;做事要认真做好,否则重来……离开了细节就没有教育。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选择那些对孩子的成长、品质的形成具有本质意义的“小事”。

孩子从未见过、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应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观察、专心的动力。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为儿童喜欢东张西望,目的性不强,抓不住要领,因而得不到收获。因此,家长应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导孩子抓住本质,从浅入深,专心致志。

在幼儿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干扰,或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一会儿叫做这事,一会儿又叫做那事。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心理实验证明:3岁幼儿注意力可维持3~5分钟,4岁孩子10分钟,5~6岁儿童也只有15分钟。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