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是6月7日,2021届考生就要开考,此时此刻,千千万、万万千莘莘学子和他们的家长都处于高度紧张与亢奋之中。人生苦读十二年寒窗到今朝,期待金榜题名天下知。
还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如何保持心情愉快备战高考?其实最受考验的是考生的父母。如果我们身边有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天他们的父母精神状况怎么样。
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许多年轻人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何在考场上发挥超常,有待于我们的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考生轻装上阵,迸发潜力,超常发挥。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长期求学生涯的后勤保障,更是他们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的强有力的后盾。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孩子成长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在中考阶段就已经PK掉一半人的高考生们,三年的高中生涯,也让父母操碎了心。但是每一个父母都没有放弃,都希望孩子们通过三年的努力,用青春和汗水铸就高考的辉煌。
特别是在高考前夕的这一段时间里,家长们可谓说小心翼翼,丝毫不敢大意,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暂时收拢起来,一切为了孩子走上高考的考场。
保证睡眠是首要的。这就是所谓的休整。此时此刻不要再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拾遗补缺,只要睡眠好,精力充沛旺盛,就可以在考场上超常发挥。疲劳战、熬夜,都不是正常的应有的姿态。
除了保证睡眠外,饮食有卫生有营养。最忌讳的就是这两天大鱼大肉,结果吃坏了肚子。平时吃什么还是吃什么,增加一点鸡蛋,增加一点有营养的牛羊肉。
这两天的气候忽冷忽热,考生们应该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出现伤风感冒。有时候很奇怪,平时不考试的时候,穿的再少,学生也不会感冒,但恰恰到了这样重大考试的关头,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感冒现象,以至于情绪低落,疑神疑鬼,不利于考场上的超常发挥。
此外心理疏导也很重要。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还欠缺,很多孩子大了,心中有了小秘密,不愿意和家长进行交流。
但是说心理一点压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豁达,压力小一点,有的人内向,压力可能就大一点。做父母的可以和孩子们坐下来平等的对话,讲一讲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故事,如果没有读过大学,可以邀请亲戚中间上过大学的人来进行交流沟通,聚一聚说一说,哪怕时间长一点都没有事。
在闲谈之中帮助孩子认识高考就是一个考试,虽然说意义重大,但是也并不是生死离别。用过来人讲述高考的故事,帮助孩子疏解内心对于高考存在的疑问,转移他们的注意点,让他们的心里变得阳光起来。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做法,总之只要有利于孩子内心没有压力,都值得去做。这样的话,孩子们在考场上超常发挥,多考那么几分、几十分,对于他们选择理想中的高校必然有很大的帮助,家长也会感到高兴。
高考前夕,作为家长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
孩子面对好厉害性的高考,本身处于紧张心理,尤其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复习,身心俱疲已然到了极致,加之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更是如同几座大山,已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所以,当高考即将到来之时,作为家长,特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其一,首先家长要对高考有充分而正确的认知,保持正确的态度,尤其是稳定的心态。
其二,家长对高考公正客观科学理性对待,这是基本的态度。
其三,家长的情绪必须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将积极健康的心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其四,家长宽广的胸怀,境界高远,格局巨大,能够正确处理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其五,家长特别需要记住:爱的是孩子这个人,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更不能带功利性来对孩子,给孩子极其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其六,家长必须永远支持和助力孩子,尤其是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让孩子有一个安全,安心的这个家的“保护伞”。
其七,家长真情的陪伴是对孩子入心入脑的关爱,爱的滋润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必须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家园。
其八,家长必须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给予孩子心灵的抚慰,可以弥补各种创伤。
其九,家长必须细心,耐心,围绕高考更加注重科学且全方位为孩子服务,但一切都要在平常心的前提下展开。
其十,家长将真正且竭尽全力地对待高考的意识,传递给孩子,保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建立全家共识,一起发起对高考的冲击!
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来讲是坚强的后盾,更是孩子的依靠,必须是孩子最大的支持者和并肩作战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