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养良好习惯,主要分为两方面比如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学习中的良好习惯,那么要怎样让孩子养成这个好习惯呢,我有两个孩子,我这段时间也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今天以我大儿子为例,给朋友们分享一下。
我家的老大特别喜欢玩手机,我只要玩手机叫都叫动他,根本不爱学习,让他写作业看看书,就比登山还要难,写作业拖拉,精神集中,只要一写作业不是要喝水,就是要拉尿,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分分钟钟都能气到吐血,后来我跟孩子的爸爸探讨过这样不行,一直这用下去后果会很严重,后来朋友拉我进了一个微信群,都是讨论关于孩子教养问题,虽然孩子还没到达标准,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那么我就简单说几点,家长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1、不能过分督促。 孩子学习不好,精神不集中,做作业拖拉,不是我们督促的太少,而是督促过分,使孩子失去学习主动性,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督促,会使孩子,心情烦躁,甚至是对抗,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才会拖拉,不注重学习。
2、切记说教气氛,注重一点一滴养成。 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好好学习需要讲很多道理,其实不是,是注重养成潜移默化,养成良好习惯依靠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形成自然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依靠一点一滴培养而养成,乏味的说教会破坏适宜的学习气氛,家长要学会说短话,说正能量的话,让孩子在家庭感受到平和、安静、有安全感。
3、切记严厉的气氛,注重宽松的环境。 孩子的大脑在严厉气氛下,不利于孩子的大脑思考,而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如果大脑长期处于恐惧和惊慌之中,他是不可能积极思考的,紧张的氛围会扰乱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家长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做的不对,请予耐心正确的引导,控制不住情绪的家长,自己深呼吸,调整好心态再给孩子沟通。
4、切记学习随意性,注重学习玩耍的计划性。 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家长让孩子学会自我安排,或者帮助孩子用心来制定计划,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达成共识,并且监督指导孩子按安排做到最好,学习玩耍两不误。
如果你对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有什么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我是鑫子】如果你喜欢我请帮忙点点关注,点点赞。感谢大家的支持!
孩子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他的一生。一个人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在12岁之前定格的。孩子6岁之前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就不要拖到12岁,同理,3岁之前的好习惯,也尽可能在这个阶段形成,这是父母一定要特别重视的。
那么,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0-6岁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我把自己的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用自我驱动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前洗脸、刷牙、洗澡、睡前小便,饭前洗手,我家元宝被提醒做这些事时,孩子总是一个“不要”,反正就是好说歹说都很少主动去做,有时早上宝妈要上班,孩子一拖再拖,直到看到宝妈有点要发火了,他才肯去刷牙,这段时间,如何让孩子自觉完成这些生活习惯还真成了门学问。这两天,我尝试着把主动权交给元宝:元宝这些事是你自己的事哟,现在你有40分钟可以支配,你来决定怎么做,相信你会对自己负责,一定能完成好。元宝很兴奋,一刷完牙就喊“爸爸,我干完一件事了”,“爸爸,我还剩两件事就干完了”“爸爸,你还没换衣服和鞋呢,我比你快哟”,我深深体会自我驱动的神奇力量。
用消极练习让孩子改掉坏习惯有一阵,元宝喜欢吸吮手指,我便拿了一面镜子给他,让他欣赏一下镜子里的自己,有时他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我就拿手机录下来,事后放手机录像给他看,结果很多次以后,他发觉自己这个样子比较可笑吧,吸手指和趴在地上的坏习惯就改掉了很多。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有21次重复,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以辅助他每天进行6次消极练习,每次对着镜子连续做2-3分钟,孩子很快意识到这并不好玩,他们常常会迅速放弃自己糟糕的习惯。消极练习法要求孩子有意地,认真地去做原先那些无意识的不良习惯,降低坏习惯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克服它们。
思维习惯的建立同等重要我经常在闲暇时间里利用手边的东西和元宝玩思维训练游戏,比如书本上的找不同游戏,孩子还小,一般五处不同,他能找出三处就是很好的成绩了,我会装傻,说怎么看不出呢,孩子会兴奋的说:在这里有一个,爸爸。有时在小区里会随手捡两根木棍,前后错开,问他哪一个长,一开始 ,孩子会认为上面的长或下面的长,这时候我会引导他换别的角度看这两根木棍,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孩子会理性的判断长短、高矮、大小了。
结束语:培养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孩子习惯的养成有其自身的过程,父母们不要指望把所有的好习惯都一股脑地塞给孩子。要多一点儿耐心、细心和恒心,循序渐进,为断强化,才可以教养出具备好习惯的孩子,这将是给孩子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