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说明孩子的想法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或者抱抱他,先抚平孩子愤怒的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来给予关注、调查和指导好好沟通。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聆听来理解来避免孩子的发脾气。家长要先说出孩子的想法,然后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充分体谅孩子的心情,再根据双方的需要来制订计划。
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情感引导常见的发脾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表达不满,一种是为了寻求关注。
为了表达不满意而发脾气的孩子则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同情。一个试图自己修理玩具或者独立穿衣服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失败而出现情绪失控。孩子情感剧烈波动的时候往往是加深你们之间感情的大好时机。父母要在安慰孩子的同时伸出援助之手。妈妈在这里,也许我能帮上忙,宝贝
孩子对一件事有不同意见,说明孩子有主见有想法,证明孩子在长大。我们如果把孩子当大人或者朋友看待,多认真听孩子的想法,一起找到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孩子要求合理的情况下,多尊重孩子的想法。
或者孩子发脾气的时间你可以给孩子说,妈妈很高兴你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你不能乱发脾气,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处理,如果你的想法合理,妈妈一定会尊重你的想法。这样能处理问题,还能引导孩子怎么处理问题。
与其想着改掉孩子爱发脾气毛病,不如学着接受他的情绪本来周末约了孩子去公园,可是天气下雨,孩子就发脾气了,因为我们本来约好了,孩子很想去公园的。首先你要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去不了公园很难过。妈妈能理解你,可是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商量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或者今天我们去游乐场玩,公园也不会跑,我们等天气好了一定去。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转移孩子的注意,这样孩子就越来越讲道理的。
用故事去引导孩子不脾气前段时间我家二宝也爱发脾气,动不动还会哭,后来我告诉他,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喝不到水,会不会生气发脾气,乌鸦不会,因为它遇到问题,它会想办法解决,而且成功喝到了水。多引导孩子讲一些故事,遇到问题,有不同想法,要去表达,生气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处理为寻求关注而发脾气的孩子
提前计划。事先提醒孩子有什么想法。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
保持冷静,如果孩子行为失控的话,冷静的把他抱起。让他知道你会帮助他,而且等他冷静下来再说,来要和孩子争吵或者威胁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手。
不去理睬。在家的时候才这么做。
因为最近不停的在学习亲子课程,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该先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地帮助他的。情感引导,先接受孩子的情绪,抚平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家长再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如有别字,请多多包容。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也只能供我们参考。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音频亲子课程和中医育儿方法,有需要的请关注留言。努力像阳光,温暖每个人;传递正能量,关爱每个孩子
谢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情绪中是听不进道理的。情绪中的人需要陪伴、倾听和感同深受。情绪爆发通常是因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而引起,需要我们能洞察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谈得上情绪管理,亦即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调整和适时发泄。这个能力需要我们大多成年人穷其 一生的努力,更不用说孩子了。
一)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几个原则:
1.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懂得理性表达,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
2.允许孩子有情绪,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行为的动机,对孩子的真实需求给予积极及时回应,让孩子知道,出现负面情绪也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不对的,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3.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是从对父母的关注开始的。
4.对孩子的情绪接受度高,孩子将来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强。
5.面对孩子的情绪,先让他们学会表达。教会孩子更多恰当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
二)教会孩子情绪表达的小方法:
1.提示。孩子或他人有情绪时,引导孩子去识别自己或体会别人的情绪:“你看上去很生气!”
2.交流。父母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感受。
3.讲解。准备各种表情辨识的图片或利用绘本,给孩子讲解。
4.游戏。利用角色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和表达自己。
三)父母不当的情绪教育。
1.以暴制暴。恐吓、威胁和打骂,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也会导致孩子自我伤害和攻击行为。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好孩子不哭。哭泣不代表懦弱,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
5.流于说教。当情绪主导孩子意识时,讲道理也无济于事。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6.回力球效应。孩子闹脾气时,父母无法保持冷静,回以愤怒,形成恶性循环。
7.冷漠无视。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
8.归咎他人。为了安抚情绪,把孩子的遭遇的各种挫折的原因都归咎于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