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期间,心情低落,怎样调整?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12 00:16   点击:141  编辑:仲强   手机版

现在很多人是一家人在一起,其实想想往年会怎样?平时中学大学都是大部份时间在学校,就算回到家,有多少孩子不是忙着打王者荣耀和吃鸡,甚至很多还边吃饭边玩游戏,现在想外出散步也不安全了,所以最好和孩子一起每天做健身操,一是可以在家里锻炼身体,另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开心心做团体运动,转移注意力,情绪就不会低落了

疫情时期面对孩子不良情绪你怎么做了?

近日,香港新冠疫情日益严峻,单日新增病例达几千例,珠海等地也相继出现香港输入病例,不仅对大众的健康造成威胁,还给大众的心理带来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疑病、行为幼稚等情绪行为问题。如果不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学生不愿上学、亲子关系紧张和家庭矛盾等。

针对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主任医师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长方面:

1. 学会倾听与共情。无论孩子有怎样的抱怨、怎样的脾气,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和评判,更不能挖苦和讽刺孩子,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或他们恐惧、焦虑的真正含义。如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现在可能很难受,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吗?我们一起解决”,而不是直接责问“你不去学校能干什么”,或直接认为“你就是不想读书”之类的。

2. “音体绘读”疗法。音乐可减压、运动可改善负性情绪、绘画可引导走出心理恐慌区、阅读可提升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青少年富有活力,乐善好学,对音乐、运动、绘画、阅读有很高的兴趣与潜质。家长在家可与孩子一起听一听轻松的音乐、画一画理想中的家、做一做亲子运动、读一读彼此喜欢的书。这样既改善了亲子关系又提高了综合素养。

3. 规律作息,警惕网瘾。疫情期间,活动空间受限制,家长要同孩子一起积极地适应当前的生活节奏和模式。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不无限制地熬夜,合理规划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二、儿童青少年方面:可使用傅素芬教授总结的“情绪稳定箱”和“情绪稳定三步法”控制情绪。

1.情绪稳定箱:即保持情绪稳定的工具。如保证每日基本生活保障(即做到作息规律、睡眠良好、饮食均衡等)、严格要求自己(如完成学校的每日学习任务等)、合理安排放松时间(每天适当安排一点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等。

2.练习情绪稳定“三调法”:

一“调身”:即调整身体姿势。以最放松、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让全身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块肌肉放松。如果觉得放松不了,可先试着先让全身每一个部位都尽量收紧,再放松。就像先紧紧握住拳头,然后突然把手摊开,让自己感受到放松的感觉.

二“调息”:即调整呼吸。坐着或者躺着,用鼻子做深而慢的呼吸,一吸一呼,注意力关注呼吸以及身体的感受.让自己吸气时吸满整个胸腔,同时让肚子鼓起来,呼气时尽量把整个胸腔和肚子里的气往外吐,感觉每一个肺泡的气都呼出去了,然后再猛吸,再呼出气.吸满气后可稍停顿3-4秒,反复做3-5次,慢慢地情绪就稳定下来了,每天可连续做3分钟。建议“调身”和“调息”一起做,就是放松身体的同时做呼吸调整,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调心”:即调整想法。人们往往困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当出现“不合理”或“消极”的想法时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与自己对话。如自己扮演A和B两个角色,A角想“香港疫情这么严重,国内多地相继出现确诊病例,出去必定被感染”。B角可以这样对话”香港疫情固然严重,国内也有从香港输入的病例,说明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外出时做好防护工作还是安全的,况且政府和卫生部门做了很多联合防控的工作”。这不但是对事情想法的转换,而且可以让思维指向多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从而稳定情绪。

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个体,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你自己才是情绪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稳定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如遇到自己难以排解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可及时向同伴或父母倾诉,学会表达,获得心理支持。

面对自主控制性不够完善的个体,如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用比喻、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

叶海森主任温馨提示:如果经过调整后仍然不能自拔,或者根本就不能自我放松,或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严重,给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请您抛弃对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病耻感”,及时寻求专业人员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范芳秀 李川

严格不一定就是好!重庆青少年心理咨询寸草心理提示一味地要求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标准时,即以责骂或是打骂孩子的方式管教,其实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效益,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1.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加强幼儿行为训练,及认知反省能力,对于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订立一套准则,并且有延续性,并在孩子达到时给予肯定。即虽然严厉地管教孩子,但仍需给孩子信心。

  2.避免情绪性字眼:此外,重庆心理医生寸草心理解释父母还需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指标性作用,还是只是情绪性的反应,并防止自己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3.清楚地表达指令:有时孩子也会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牺牲品!当父母表达指令时,需完整且明确地表达指令,且需配合语气。否则幼儿可能会因为听不懂家长的指令,或是指令太过模糊,而无法达到要求,让恼怒的父母觉得孩子笨。

  4.让孩子感受关心:一般来说,若孩子的个性属于较文静的,会明白父母严格背后的关心;但若本来就属于个性比较冲动的孩子,则会认为父母事事都要管很烦。因此,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释父母就算要采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如此才不易形成亲子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