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的情绪,反而使它们在内心深处沉积下来。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好脾气的人,有时会突然发火,做出一些使人吃惊,或者让他自己也后悔的事来,这往往就是平时压抑的结果。同时压抑还会造成更深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我们可以把坏情绪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冲动发火,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急性的坏情绪。对付这种坏情绪常用的方法是,及时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当你感到怒气正在上升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从一数到十。往往只需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心绪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时再去处理问题,就不会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
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坏情绪的原因也许不能一下消除,但长期陷在坏情绪之中,并不能改变现状,往往还会使情况变得更坏。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就有力量来面对不如意的现实。当感到自己情绪消沉或者沮丧的时候,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它,比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诉一下。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泣有一种治疗的功能,人在痛哭一场后,往往心情就变得好多了,因此你不必为哭泣而害羞。你也可以写日记,或打个心理咨询热线,让自己的坏情绪宣泄出来。除了宣泄以外,如果你能够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去做些事
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
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扼制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