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自己的情绪降温。三年前我给自己下了条“命令”: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面对每当孩子闹情绪时,我都默念这句话,很好的克制了情绪的爆发。2.事后梳理自己的情绪。事后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会用写日记的形式复盘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分析自己最初情绪开始起波动,是因为孩子的哪一句话?哪一个动作?为什么会想要生气?真的有必要生气吗?3.养成“迅速找原因”的习惯。孩子哭闹,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不再执着于消除孩子的哭闹,而是迅速寻找孩子哭闹的原因,在原因上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同理孩子的感受,逐渐我学会了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很快就能读懂孩子的心理,给予恰当的处理,孩子逐渐哭闹的次数也少了,跟我的关系也更流畅亲密了。
昨天晚上俺妞还得意的跟奶奶说,我只要一哭,妈妈就抱我了!孩子哭闹肯定有原因的,耐心点,并且告诉她可行不可行,多说几次就记得了!
你知道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吗?
三岁半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缺少理性的,不是你说什么,他就会认真记住的并去照着你所说去做的。
心理学讲,对于五岁以前的孩子,应当正处在一个亲密依恋的阶段。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进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能让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
而一定不要总是去要求、管理、责备孩子。
对于五岁以前的孩子,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首先注重父母自己作息规律、表达温和、生活和谐,孩子会慢慢地完全投入父母的怀抱,完成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依恋。
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痛苦代价的,只有无数的获益体验才能让孩子内心没有冲突地接受这样的成长。比如学习,父母要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使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是帮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为学习付出艰苦努力的最好途径。
首先要制止孩子的暴力行为,不允许打人。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然后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什么生气,原因要说清楚。家长会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和他一起商量解决方法。告诉他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原因和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才能让别人知道怎么做让你不生气 。不能让他有打父母的行为,不然长大了不打你,也会和你顶嘴,亲子关系越弄越僵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和父母发脾气,自己真的不想该怎么办?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用“避让法”。每当要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先离开现场,找一个地方冷静冷静。
或者,你还可以堵住自己的嘴巴。当你就要发火的时候,马上堵住自己的嘴巴。要么喝口水,要么吃点东西,要么含块糖。
或者,你可以选择默不作声。当父母与你的意见产生分歧时,或者他们说的哪句话无意中伤了你时,你可以装聋卖哑,只言不发。他们看到你这样,也就不会跟你继续争论下去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情商,你可以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
人都有这个阶段,在青春期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父亲把我打惨了。我当时想的是,如果不住手,我要反击了。这就不是发脾气的问题了,还想着动手呢。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20几岁了,还是很拧巴,经常和父母发脾气,事后又比较后悔。这件事,我觉得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和父母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要解决,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孩子长大了,父母还没有做好孩子长大的准备,经常忍不住替孩子拿主意,从高考选什么专业,到什么地方工作,甚至找什么样的女朋友,父母都是操不完的心,如果不合意,就会和孩子生气。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做规划,这个规划不见得可行。我和弟弟就是一个例子,父亲强制修改了我的志愿,母亲强制改了弟弟的志愿。但这没什么用,我们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比别人多走了一段弯路。
我不认为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孩子是主导一方,关键还在父母身上。套用传统的阴阳理论,父母为阳,我们为阴,阳主阴从。孩子发脾气,这是作为阴一方的我在释放能量,对这股力量,父母引导是最主要的方面。我们要在平时未发脾气之前,对相关的问题多沟通,能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现实中,很不好的现象是和父母沟通不畅,干脆不沟通了。有的离得还很远,过年都不回家,这就有点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