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步骤/方法 :
①要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每个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同,常见的有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恐惧症等,不同心理问题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可以查阅资料来分清自己的属于哪一种
②要分析你的症状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不同年龄的心理压力来源不同,少年时可能是由于学业压力导致,青年常常来自于感情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中老年很多是健康疾病所带来的压力然,还有很多其他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找到了病源就要对症下药”,也就是要解决心理问题。你可以多读一些心灵鸡汤,培养自己兴趣,采用自我安慰法,通过一些励志的文章影视、经验分享,寻找精神支柱,自我改善心理问题。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据专家介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机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的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是恰当的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 我的回答你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