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学的孩子怎么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08-10 13:51   点击:90  编辑:于哲   手机版

我们都知道,语言表达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语,二是书面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首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的每篇范文的内容和写作形式,了解词性和掌握积累词汇,能够熟练造句,使语文基础知识趋于扎实。多写心得体会,日有所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利用业余时间多涉猎一些适合自己的有益的中外文学读物,提升文学素养,作文的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加之平时上课踴跃发言,有意识地锻炼口语组织及表达能力,多和同学交流学习,只要坚持不懈,会大有裨益。

作为小学的孩子,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一,阅读。让孩子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背诵古诗词。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对读书量的肯定。要让孩子在阅读,背诵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大量的词汇,今后就会出口成章。小学生的摸仿性很强,看多了听多了就能模仿出来。比如他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推销脑白金的广告词,看多了以后人人都会说:“今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二,说讲。让孩子经常练习学话,练习演讲。老师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当老师。在家里家长要让孩子讲故事听,讲习当天上课的内容,讲学校当天发生的事,让他(她)说个夠。他们就会编织大脑中词汇,经过口语表达出来了。比如原来我教四年级语文的时候,利用每周一节课外活动,叫学生轮流演讲15分钟的课,看谁声音宏亮听得清,有条理就行。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另外还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别施教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如何给孩子做语言训练?

给孩子做语言训练前,有个问题需要阐明一下,为什么要做语言训练?是为了提高口才?还是为了矫正语言障碍,还是为了学习普通话,还是因为有朗诵播音的职业需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做语言训练以下几种目的:

原因一:

孩子有语言障碍,做语言训练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正常说话的能力。

实际上语言障碍人群的比例不可小视:先天腭裂的发生率是一千人中大约有1-2个,再加上智力认知、脑瘫、听力等一些疾病或损伤造成的语言障碍,以及更广泛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即没有其他明显原因,只体现在发音器官的功能上,人们常说一个人“大舌头”,多就属于这种情况,严重的甚至说话别人听不懂,轻的如“l”音不准,“g、k”不准、前后鼻音问题、平翘舌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口吃,即语言节奏障碍。

但语言矫正需要专业的语音病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矫正经验,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原因二:

有些孩子的语言环境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为了孩子入学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至于造成学习与交流上的不便,于是选择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越来越“小”,很多方言都渐渐成了文化遗产,但与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人更方便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很多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通用的语言成了必要的需求,普通话与某种世界通过的语言当然自然也成了孩子未来的潜在需求,但很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对此需求还不大,而且语言环境是方言,他们本身也是方言,因此为了孩子能说好普通话,不至于被自己影响,因此,为孩子做语言训练。同样的道理,英语班很好多。

原因三

很多家长可能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和他人交流较少,或者只是希望孩子的口才能更加出众,敢于和人交流,勇于和人交流,也乐于与人交流,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公众场合比如讲演台上不怯场,并能用语言能力获得更多的认可,总之,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或者变得更优秀。

这种心理当父母的我们大家肯定都深有体会。类似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实际的某种需要,比如孩子要参加某些比赛,参与某些节目,比如童声播音主持,希望孩子可以拥有更多自信和更完美的表达能力,可以在观众或听众面前更加闪亮。

原因四

实际上语言的发展对于思维认知的发展有很大的助益,二者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作为家长,想上孩子超越别人的起跑线从而领先一步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就是家长给孩子报语言训练班的一些原因,当然第一种与其他几种是有本质区别的,语言障碍矫正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当然,如果想让非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可以向我们求助。

对于宝宝的成长,包括宝宝的走路、说话,每一步都需要宝爸宝妈们耐心陪伴和训练,对于宝宝的说话则需要更多训练,因为这有助于孩子的语言、感情等的表达,智力的发展提高。对于语言的训练建议如下:

1、宝爸宝妈们应经常使婴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多与孩子说话。尽可能的给予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与训练。

2、跟随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在日常带孩子时,多观察孩子的兴趣及感受,留心孩子注视着的东西。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给予孩子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留意孩子注视的东西,然后和孩子说一下。当孩子注视某些东西的同时,他也正在接收有关那个东西的信息。只

有当孩子把他注视着的事物与你说的话联系起来,才听懂你的话,清楚你说那个词汇的意义。

  如:孩子触摸热的杯子时后,家长说:啊!好热呀!每当孩子触摸热烫的东西时,你可以同样响应孩子的反应。

  如:孩子指着花,家长:这是花。

3、注意说话的速度、音调、句子

  简单又清晰的说话,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以下几点简要的说一下;

  1. 使用较高音调:跟正常人说话,我们会运用平淡而自然的语调,没有太多抑扬顿挫。跟孩子说话,你可以稍微提高一下音调,用较夸张的语气,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2. 强调重点词语:孩子较难迅速掌握整个句子的。你可以在说重点词语时,提高音调,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句子中的内容。如,您想强调“香蕉”这个词汇,说:「宝宝吃 香蕉。

  3. 使用简短句子:避免使用太长的句子。简短句子包含的内容较少,孩子较易掌握。至于简化的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你必须根据孩子现有的口语理解能力,参考语言评估结果,避免说一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话。

  4. 简单的词汇:跟孩子说话应该直截了当,避免运用太复杂的句子。使用的词汇也要以孩子熟悉的他身边事物内容的为佳。

  5. 放慢说话速度:放慢说话速度,字与字之间可稍作停顿。

  6. 重复词汇和句子:适当的复述加深孩子对整句说话或个别词汇的印象,有助他更有效地接收内容。例如:妈妈煮饭啦,不是洗衣服,是煮饭。

  这种说话方式,有助吸引孩子的注意,使语言更易理解。

4、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

  1. 一边说话一边做事法 :你一边做事情,一边讲述自己在做的事情。意思是将我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的事情,转化成说话,说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在玩拼图,你也拿出相似的拼图跟孩子一起玩,家长:我拼图啦,拼好大块呀。看看,我拼的图。

  2.孩子一边做事你一边说话 :孩子一边做事情,你一边讲述他所做的事情。意思是将孩子所见所闻所感所做的事情转化成说话,说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在玩积木时,家长:宝宝摆正方形啦,堆得好高呀。这种说话模式能清晰地把当时情景和语言连接起来,让孩子了解彼此的关系,增强口语理解能力。

  3.多说——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你在玩积木”);描述孩子的感受(“你很高兴,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你肚子饿了,你想吃东西,你想吃什么”);说出人和物件的名称(“看,这是个小姐姐”,“这是你的奶瓶”);描述物件的特征(“这个球是红色的,它很大。这是个大红球”);描述孩子听到的声音,并模仿它(小猫瞄瞄,小狗汪汪);给孩子唱歌或念儿歌。

  2. 多听!——扩展孩子所说的(“水!”,“喔,你口渴了,你想喝点东西,你想喝什么?”)。小的孩子需要家长给出示范(“这是西瓜汁,西瓜汁好甜”);大些的孩子可以让他选择(“你想喝水还是西瓜汁”)。当孩子说出不完整的句子,扩展他的句子,并回答他(“车”,“好的,你想要这个大卡车”)

  3. 多读!——即使你孩子还不能理解你说的话,也可以开始阅读。这帮助孩子认识到阅读很有趣。开始时用布书或者活动书,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研究书。鼓励孩子说出图画的内容(“看,猴子在吃桃子”,“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

  4. 让孩子多探索世界!——带孩子去各种地方,公园、超市、邮局、银行。和他讲讲这些地方,问孩子他看到什么,他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

  5. 多做!——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小宝来吃饭,拿起你的小勺子,舀一大勺饭)。让孩子帮你做事情(“小宝来洗澡了,给你打湿身体,现在要用沐浴露了,小宝帮妈妈递一下沐浴露”)。用餐和洗澡的时间是很好的对话时机。

5、用孩子已认识的词汇学习另外的新词汇

  按着孩子的兴趣,或当下所说的话,给他介绍一个新词汇。例如:孩子能力:已理解正方形的意思,目标新词汇:梯形。情境:玩积木。在孩子面前,有不同形状的积木,包括正方形和梯形。家长并行说话式语句:“摆 正方形,你又摆个梯形 。

6、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学习同一个词汇

  有时候,孩子未必真正理解某个词汇,却听懂您的指令。为甚么呢?这很大可能是孩子依赖环境提示来理解指令。例如,有一杯水放在孩子面前,指着杯向孩子说:“喝水。”孩子便去拿杯喝水,这或许只是因为环境上有足够的提示。若你发现在另一情境下,孩子听不懂「喝」这字汇,即可推测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喝」的意义。因此,在不同环境下介绍同一词汇是必要的,这有助孩子真正理解字汇的意思。您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如「喝水」、「喝果汁」、「喝汤」、「喝汽水」等,强调「喝」这个字汇,让孩子听见「喝」这个字汇时,不管在哪种情况之下,也联想起这个动作。

7、两个不必

  1.不必让孩子重复练习太多次:父母为使孩子学会说话,同样的话叫孩子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孩子厌烦。比对一般的孩子多说一、二次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孩子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2.不必矫正孩子发音,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孩子说话。

8、学习的时间的安排

  1.最好每天坚持,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2.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练习。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9、重点突出,反复训练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孩子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10、不能着急,一步一步来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制定目标,且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孩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的教学。

11、不要轻易放弃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12、记录孩子的进展情况

  在孩子还没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一般来说, 孩子一般是在一岁半到两岁是语言爆发期,在前期一定要多训练多和孩子说话交流,和孩子说话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可以看到妈妈的嘴型,模仿学习。同时每天在家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段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可以积累词汇,还可以多给孩子听儿歌。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帮助,还要记得家里的语言环境不能太复杂,最好统一语言环境,这样更利于孩子语言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