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2-12-18 02:41   点击:208  编辑:admin   手机版

学前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愿与同伴交流,上课不愿举手发言的不良习惯。经常不愿说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不好的,会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贯彻《纲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21世纪是个知识经 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以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此,我在语言教学中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幼儿说的兴趣,使孩子想说
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我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小奖品的心理特点。制作精美漂亮的小奖品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在语言课上,我针对本课内容制作不同的小奖品。如在学习故事《热闹的森林》时,针对故事内容,我制作了许多的小猴、小鸟、小猪、等小纸偶。在进行角色对话时,谁说了哪个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同样的小动物。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急于想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便提高要求,回答完整,说话具体的幼儿优先得到奖品。语言课上经常性地用这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话,时间久了在课堂上幼儿也就形成了想说的习惯。对说产生了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然而,他们有了说的兴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使他们敢说、想说、喜爱说、有机会说,要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让幼儿观察新奇的东西,最能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如在学校放十一长假前,我首先向他们提出如下的要求:假期外出时去看看秋天的风景和别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和爸爸妈妈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了?玩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外出时进行观察。孩子们带着教师提出的要求,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观察。放假回来,大家谈感受时,幼儿们发言可积极了,真是七嘴八舌,不知听谁说的好,此时,我先让幼儿在座位上自由结伴讲述,让他们都有表达的机会。集中时有意识叫平时发言不很积极的孩子发言,在我的引导下梁一淼小朋友说:我到山上去来,看到有的树叶已经落下来了,小草有点变黄了,枫叶还没有变红。杨婧仪小朋友慢条斯理地说:我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到贵阳动物园玩来,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了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很多动物,有孔雀、梅花鹿、猴子。我还喂它们食物呢!而且看动物的人也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洪乃培小朋友竟然也举着手发言:我看到国庆节街上人很多,还有许多花,很漂亮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以各自极富个性的语言去探索、描述,孩子们的行为与表现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展示出了一个个自我。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活动来发展幼儿语言的。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说、读、诵等形式来完成的,但这些不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在教育活动中,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应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并能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还应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回依照原来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诗歌《牵牛花》时,有的幼儿会问:为什么它爬的越来越低呀?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知道植物都是从小慢慢才长大的,牵牛花不能一下就爬上高楼的。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以实现教育目标。
二、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敢说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的情景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做出应答,解决矛盾。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与周围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一) 鼓励幼儿多进行自由交谈。
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间、时间、人物的限制,所以幼儿特别适合这种谈话方法。如 :昨天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了?今天和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你们玩的什么?等等。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幼儿感觉很好回答,又能生发出新的问题。教师还应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边观察边自由交谈,把看到的事物讲给同伴听,幼儿会在自由交谈中不断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良好的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具有礼貌的语言。从小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身。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教育幼儿尊敬长辈、成人。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的打招呼、称呼人。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幼儿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三)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
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为了让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形成习惯,我通过具体形象有感染力的优良思想,用故事里情节人物的情感与行为去影响幼儿;还经常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做榜样。例如:班上谢紫怡、王蕊、杨楠等小朋友非常有礼貌,特别是表现在来园时能主动热情地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我便请家长配合,让他们每天来园时,当其他小朋友面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问候,以便幼儿大部分来园了,好为大家做榜样。事后活动中,请小朋友一起讨论,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早上来园教师和孩子的态度,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感。此外,我还针对班上每个幼儿某一方面特点选择榜样,如胡东小朋友不太爱用小手绢擦鼻涕,有鼻涕时,就用衣服袖一抹,不讲卫生,我就请谢子怡、王蕊小朋友为他及全班小朋友做榜样,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让他们知道讲卫生的好处,逐渐并愿意带小手绢,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幼儿语言训练,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养成教育是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培养、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行为塑造与矫正的过程,应逐步增强与终点行为有关的一连串反应,循序渐进,以养成我们所期待的终点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正确运用强化理论,选择适宜的强化物。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因此,当他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对幼儿形成一种强化、鼓励作用。例如,班里有一个名叫罗兵的小朋友,由于父母好不容易才得到他,因此,家里的人是百倍地宠他,他的生活方面的事情都由妈妈全权包办,其自理能力较差,我就有意识地在此方面培养他。先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