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单绕口令口才训练?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3-03-02 01:41   点击:1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简单绕口令口才训练?

1.《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4.《花鸭与彩霞》——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5.《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6.《鹅过河》——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着一只鹅,坡下流着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7.《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8.《兜装豆》——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9.《狗与猴》——树上卧只猴,树下蹲条狗。猴跳下来撞了狗,狗翻起来咬住猴,不知是猴咬狗,还是狗咬猴。

10.《河里有只船》——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11.《汤烫塔》——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12.《蚕和蝉》——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13.《六十六头牛》——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14.《任命、人名》——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错任命

相声演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需要练习什么?

相声的基本功有四部分分别是“说”“学”“逗”“唱”,“说”这一部分包含的有绕口令、猜谜语;“学”这一部分就是要学会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说动物的叫声或者是一些叫卖声什么的;“逗”这一部分就是要学会在舞台上互相取乐;“唱”就是要求相声表演者掌握一些“小曲儿”(也就是太平歌词)。

相声应该是众多表演行业里面要求最高的几个之一,单单是“说、学、逗、唱”都需要相声演员在台下付出很多的努力。“说”通俗的来讲就是“牙尖嘴利”,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必须要掌握对对联、打哑谜、绕口令,而且对于一些民间趣事都要信口拈来,因为“说”这一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所以把“说”排在了首要的位置。

而“学”就是要学会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个声音包括动物的叫声、一些小贩的叫卖声、各个地方的方言等等,而且还要要求相声演员能够表演各个年龄段的声音和形态。“逗”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制造“包袱”,并且能够让台下的观众get到这个“包袱”的笑点,而掌握好“说”和“学”就是掌握好“逗”的基础,如果一张口就能让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那就是最成功的。

说到“唱”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歌曲,而是一些太平歌词(就是由小曲衍生而来的),而且还要要求相声演员学习一些经典的戏曲或者是艺曲。学习相声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相声演员就像是一个中华文化的“聚宝盆”,基本上每一个称职的相声演员都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

我觉得作为一名相声演员,要比较能说,同时要自身自带一些幽默感,平时多练练嘴,只有嘴灵活了,才能把相声说好。

我认为相声演员需要熟练掌握气息的运用,吐字是否清晰,调节全场的气氛等。练习时要注意吐字,速度,节奏。

说学逗唱这一样是相声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首先就是要练习说笑话还有就是学一些动物发出声音,其次就是学会捧哏这种东西。

相声演员首先要具备口才,语言一定要流畅,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相声和练习贯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