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趣谈闽南话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口语表达方面,不仅我们提到的谚语,其实更精彩的还包括闽南话的成语和惯用语,还有歇后语等。
闽南话成语,跟普通话差不多,一般是言简意赅、通俗生动、较为定型的短语,四字格式。成语有好多例子,比如“红膏赤蠘”形容人满面红光身体健康;“挽瓜揪藤”就是寻根究底;“牛头马面”就是凶神恶煞;“傻(ggong)蟳等鲎”就是我们说的守株待兔;“火龙火马”就是急如星火,“引鬼入宅”就是引狼入室;“空嘴哺舌”比喻空谈无用;“掠龟走鳖”就是顾此失彼;“有耳没嘴”意思是多听少讲;“软土深掘”田土松软则锄头掘深容易,喻为人太软弱就会被人欺负。
二、夸人的歇后语有哪些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是一种常见于口语中的熟语,是含蓄用语的一种表现。歇后语可以表达很多意思,除了常见的讽刺外,歇后语可以表示夸赞与赞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夸人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三个土地堂――庙,庙,庙(妙,妙,妙)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孙悟空七十二变 ―― 花样多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草帽子烂边――顶好
和尚到了家――庙(妙)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蝉不叫蝉――知了!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把状元关到门背后 ―― 埋没人才
白骨精化美女 ―― 人面鬼心
白骨精开口 ―― 不讲人话
白骨精说人话 ―― 妖言惑众
白骨精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白眼狼戴草帽 ―― 变不了人;假充善人(比喻心肠歹毒的坏人伪装成好人,进行欺骗。)
白衣秀士当寨主 ―― 容不得人
白纸上画黑道 ―― 抹不掉;不能容人
和尚到了家――庙(妙)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蝉不叫蝉――知了!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三个土地堂――庙,庙,庙(妙,妙,妙)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孙悟空七十二变 ―― 花样多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和尚到了家――庙(妙)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蝉不叫蝉――知了!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三个土地堂――庙,庙,庙(妙,妙,妙)
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孙悟空七十二变 ―― 花样多
草帽子烂边――顶好
三、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
1、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3、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