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辞手法是不是又叫表达效果?
修辞手表达效果——不是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有关系,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从定义上来看,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
从分类上来看,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表达效果可以分为记叙、描写、修辞、议论、抒情等。
从上面可见,修辞手法只是表达效果的其中一个方法,两者之间有关系,表达效果的范围更广。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加强了语气,根据具体语境,表示惊讶
三、语言表达三要义有哪些?
语言表达三要义
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与难点。现就考点解读、失误原因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简明”,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达“简明”解题失误的原因:
(1)语感差,不能快速判断语言运用的简明与否。
(2)平时口语和写作规范意识差,不能准确地辨明语言表达的简明与否。
(3)没有读懂题干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不能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去审查不简明之处。
(4)虽发现不简明之处,但由于词汇贫乏,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进行替换。
(5)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因此,要加强训练,提高辨识冗余语言的能力和提高消除歧义的能力。
二、“连贯”,指意义和结构的贯通,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关联一致。具体要求是:
(1)活题要统一。
(2)首尾要照应。
(3)过渡要自然。
(4)顺序要合理。
(5)衔接要自然。
语言表达“连贯”失误的原因:
(1)语言基础知识差,语感不强,不能准确地把握整个语段的语意,理不清思路。
(2)没有很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行文特点,不能理出语段的脉络。
(3)不能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从而在具体语境中定位选句,找不到解题角度。
(4)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糊里糊涂“跟着感觉走”。于此,针对上文所列的那些“连贯”的要点,加强训练,提高调整语序的能力和提高前后句子的衔接能力。
三、“得体”,即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具体情境条件)。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类属于书面语。语言得体要注意几点:
(1)无论书面语还是口头语,形式要服从表达的目的。
(2)据对象差异调整语言。
(3)根据场合不同调整语言。
(4)根据表达方式不同调整语言。
语言表达“得体”失误原因:
(1)语言积累太少,谦词敬词混用。
(2)分不清不同文体对有关词语的不同要求,分不清口头语和书面语,分不清褒义和贬义。
(3)不能进入角色,根据不同场合选用不同词语。
(4)平时口语交际和写作,语言运用目的性差,不注重表达效果。于此,要加强记忆、加强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