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加强学生日常英语口语的运用

191 2024-01-02 14:47 admin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今中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安排了专门的章节,为广大中学教师日常口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那么,中学口语教学,怎样进行才能既不占很多时间,又能获得显著的成效呢?

中国论文网

1.树立正确认识

许多学生在公众面前不敢或不愿讲话。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就是掌握好字、词、句,写好文章,在考试时能得高分。至于敢不敢讲话,能不能讲好话并不重要,高考又不考口语表达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不只是能在考试时取得高成绩,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一个不会与别人交流的人,要成功就非常难。而走入社会后,口头表达就成为交流的重要方式,别人也会从你的语言中了解到你的基本素质。而且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有文无语”是片面的。其次,鼓励学生突破“是金子总会发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在思想上对口语表达持正确的认识,对口语训练有足够的重视。

2.消除紧张情绪

许多人在公众面前发表意见,常有心慌的感觉,即使面对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也会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这主要是自信心不强,害怕说错,遭到别人的嘲笑。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先在自己的座位上读,要求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要有一定的感情。学生读完后,从正面给予表扬,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减轻畏惧公开讲话的心理。然后,在自习或课堂上,利用三至五分钟时间,让他们从座位走到讲台上,朗诵自选或自写的文章,同样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多次重复,那种面红耳赤、半天不能开口的情形就会越来越少。再次,由读别人的作品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读别人作品时,可能还能稍微放开,但要他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又会紧张起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主要采用课前或课后的五分钟 ,内容由浅入深,由无限制到有一定限制,人数也由少到多。如开始同桌互相介绍自己,谈对对方学习作的感受,交流对某一电视剧、电影的感受等等,然后再扩展到与周围的同学交谈,再到本组,人数逐步增多。通过交流,使学生首先敢于在小范围内讲话,发表自己的对社会生活的看法,逐步消除口语表达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垫定了基础。

3.有的放矢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已不再害怕开口,可以自由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但是,能开口并不能保证交际成功,因此,还要进行整体思维训练。语文课堂是很好的训练场。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思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打击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重新回到害怕开口的境地。设计问题应该考虑深浅适宜,既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能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见解的天地,然后根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如讲《荷塘月色》,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其一,谁去过附近的荷塘?荷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说说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荷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显然,前者易,适于一般学生,后者难,适于分析能力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这些问题不论难易,都有共同点,即系列化,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也乐于回答,回答时能言之有理,有发挥余地。在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引导下,有时还能引起观点碰撞,甚至展开辩论。把这种训练贯穿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既完成了课文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

4.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使这一能力得到再提高,并且不留“死角”,还必需再采取措施。我的做法是,按座位顺序,每天两人上台(自习一个人,课堂一个人),时间为3--5分钟,内容为对学过的课文中的某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可写提纲,但不能念稿子。进行师生打分评定,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考试小作文成绩。因为有了前一段训练的基础,还计成绩,学生都做得很认真,有的在前几天就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进,甚至还录了音。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不但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在全体同学的带动下,形成了一股爱思考,善表达的学风。

5.举办班级演讲赛

经过两学期的基础训练和巩固提高,学生都有一股勇于表达的欲望。在第三学期开学不久,我们举行了一次演讲赛。

为了使比赛成功,我发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为了公平和不脱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每人至少一个,多者不限。由于题目来自学生现实生活,多数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有时代气息,有启发性,参赛者有话可讲,听众也乐于倾听。另外,题目是大家出的,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想听听自己的题目由谁来讲,自己又将讲谁的题目。这种兴趣给比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比赛进行得紧张有序,参赛有二十多人,先抓号,每个同学在前一个同学开始演讲时才领取题目。评委是全班同学,以十分制评分。这次演讲多数同学发挥了正常水平,少数有超水平的发挥。通过演讲赛,不但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听到了同龄人对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比如,王佳同学的《如何正确认识早恋》,陈辉同学的《珍惜父母的劳动》等,获得了同学一阵阵的掌声。

6.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前边所做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学习 ,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还有一定距离。到了高二下半期,在组织学生看了几场“大专辩论赛”之后,班上的学生都积极要求举行一次辩论赛,以检验两年来的口语训练成果。看到学生们高涨的激情,我也想对两年来的教学进行一次大检阅,于是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经过充分的准备,辩论赛正式开始。赛题为“上大学是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由于赛题由学生酝酿而成,双方在赛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而赛场上唇枪舌战,妙语连珠,不断赢得师生们赞扬的笑声和掌声。

如正方的李莉同学发言: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与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而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连接点是大学。如果没有上大学,很多新知识、新技术可能一时就难以掌握,毕竟社会上的学习环境和大学里的环境是无法相比的,因此,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

反方的美鹏同学发言:这要看“人才”的定义是怎样定的。过去,只要上了大学,获得了大学毕业证,或是得到了硕士、博士称号的人 ,国家就将其列入人才库。但是,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唯学历论”的危害。十年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上,国家就提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由此可见,即使是北大、清华的高才生,如果在社会上无所事事,也称不上人才(热烈的掌声)。

辩论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赛场上学生机敏的对答,严密的逻辑,雄辩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余兴未消,要求以后再举办此类活动。

通过两年的锻炼和学习,学生们在口语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子都举起了手,再也没有刚入校时那种问半天无人应,站起来腿打颤、汗流满面的景象了。由于学生在平时勇于思考,课堂上勇于发言,课外勇于交流,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口语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口语表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克服畏惧,与人交流的心理。其次,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再次,要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最后,要注意口语训练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都有参与和提高的机会,并以此常抓不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