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1全部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例子折叠亚洲疾病问题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22%)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78%)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认知参照点发生了改变,由情景一的收益心态到情景二的损失心态。即是以死亡还是救活作为参照点,使得在第一种情况下被试把救活看作是收益,死亡看作是损失。不同的参照点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面临收益时人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人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因此,在第一种情况下表现为风险规避。第二种情况则倾向于风险寻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完全是以认知参照点为依据的,参照点不一样,人们决策的方式也不一样。再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框架效应的相关书籍例如,让人们对下列情景进行决策:(被试N=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