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礼仪分好多种,首先我们应学会接待不同病人时常用的礼仪:
1.接待孕妇的礼仪技巧
生宝宝对孕产妇和家属来说是很重要的大事,作为护士应该注意增强服务意识,适时地安抚家属。
2.对老年患者对礼仪技巧
老年人是特别需要关怀对群体,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待他们对态度,因此要对老年患者表现出略高于他人的尊重。
3.对年轻患者的礼仪技巧
年轻人生病时容易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易愤怒,沮丧、抑郁。而且年轻病人主动性强,对于年轻病人要注意态度和蔼,口气委婉。
4.对患儿的礼仪技巧
儿童的特点是好动,模仿力强,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等,所以在作为而科护士,对待儿童要细致、耐心,讲究方法。
参考资料:
护理礼仪与护理工作的关系
1、语言不当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两样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获得患者有效的信息,温暖的话语慰藉能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而目前有些护士不注意语言沟通,往往造成护患间的误解、怨愤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第一、语意含糊护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沟通,表意准确无歧义。如:护士对一即将在全麻下手术的患者做术前指导时,应解释清楚禁食、禁水的具体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而不是简单的交代患者“您明天上午手术,请不要吃早饭”。这样笼统的语言往往会致使患者及家属出现错误的理解,误饮水或误食食物而影响手术。
第二、语气生硬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以和善的语言使患者感到温暖,但目前有的护士语言极为生硬。比如:有些护士给患者打针时,不是说“现在要为您进行注射,请您脱下外裤。”而是以命令的口气说:“脱裤子,打针。”注射完毕,不是说“请您穿上裤子,谢谢您的合作。”而是简单粗暴地说句“好了。”或者一言不发,抬腿走人。再如:有的护士穿刺不成功时,不是说“对不起”,而是埋怨“你血管不好”,“你随意乱动”等把责任归咎于患者。
2、仪表不美仪表是容貌、衣着、修养的统一,既代表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意味着社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仪表有着很深的固有印象,同时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护士的仪表应与自己的职业相协调,要美观大方得体,体现出护士职业高尚严谨的内在气质。而有的护士却不注重自身的仪表形象,浓妆艳抹、举止轻浮、衣冠不整、精神萎靡,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及不信任感。
3、举止不雅护士举止礼仪是护士与患者语言沟通外又一个重要交流途径,规范的护士举止礼仪可以让患者心情舒畅。任意、随心、鲁莽的举止,都将影响患者情绪,影响治疗,这种举止,专家称之为护士礼仪错位。比方说,有的护士为患者检查时,不注意维护患者隐私,随意暴露患者不该暴露的部位,让患者难堪。在操作过程中,三心二意,与周围的人闲聊搁置冷落患者。在为患者擦洗伤口时,不注意轻重,喂药液时不管冷热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4、缺乏热情一些护士在护理患者时,不是面露微笑,精神饱满,而是板着脸孔,有气无力地护理患者。患者询问病情时,不是耐心的解答,而是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还有的护士看患者总是用那种不屑一顾的目光,或者表情冷漠,让一些患者感到不自在,继而不愿与护士作交流,影响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