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和行为规范它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礼仪还可以美化人生,培养人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1 礼仪的含义
“礼”,广义而言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而言是指一定社会观念道德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表等。礼节,指人际交往场合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它具有严格规定的仪式,反映对人的尊重。礼貌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和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的谦恭和恭敬的表现,反映人的品质和素养。仪表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姿态、风度、服饰和举止,是礼仪的表现形式。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强调到,“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人而言,它也是立足于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