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文章家们,在不少总结写作经验的文章里,都有"文贵立意"、"意在笔先"的提法。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唐代文坛宗主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其《与元九书》中更是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这都表明了他们对时代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切以及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行文著书、吟诗作赋、挥毫泼墨都对社会和生活寄以深切的关注。他们凭借艺术,抒发自已对生活的感悟,表白一已之心志。抒写自我,即是抒写社会和生活,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
艺术是表现理想和感情的精神产品。"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托尔斯泰语)社会生活是艺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唯一源泉。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镜子,但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又不等同于对生活作自然主义的抄袭和照搬。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区别在于,艺术家对素材和题材的选择是有倾向性的,这一区别就是艺术家的个性表现。
作为艺术反映的对象,生活的真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要忠于生活。艺术的真实既要合情合理、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要生动活泼、具有事物的真实面貌,既便是虚构和假定性的艺术形象,包括寓言、笑话、漫画、相声,如果它们对生活的反映是典型化的,它的形象就无一例外地不能不既有真实感,又有真实性。真实永远是艺术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了艺术。
艺术要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但艺术的思想力量,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艺术的真实。艺术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公式化"和"概念化"。艺术要忠于生活,反映事物的本质,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心。如果光是赤裸裸的讲道理,戏剧就成了化妆演说,诗歌就成了标语和宣传口号,看戏就成听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