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书法史上的一个“怪物”,聪明而狡猾,表现在书法上,就是会学习,到处“偷师”,把古人的技法“偷”了自己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集古字”。
我们都知道老米最佩服王献之,甚至王献之的《中秋帖》,很多人都认为是老米写的。
但你知道吗,其次老米早年是崇尚唐代书法的,他在颜真卿、褚遂良上用功最多。
米芾有个特点,他初学人家时,老老实实,一旦学会了,转头就骂人家。比如颜真卿,老米把人家的“蟹爪勾”偷学了,转身就说“颜柳挑踢”。但他对褚遂良很尊重,他骂了那么多人,独独沒骂褚遂良,可见他对褚还是没有意见的。
回到题目,老米的书风有一次重大的转变,而这源于元丰五年他与苏轼的首次见面。
话说苏东坡被贬黄州后,1082年,老米大约是去湖南上任,绕了下路,跑到黄州去拜访下东坡这位文坛泰斗。
彼时东坡先生45岁,老米31岁。酒酣耳热之际,东坡先生就说,小米啊,你这样写来写去不是个事啊,唐代的那些老家伙,我们哪能写得过他们?你还是学一学魏晋书法吧,咱哥几个说不定可搞个“尚意书风”玩玩。
此处纯属在下胡编,反正东坡先生不知说了些什么话,竟然让高傲的米芾听从了他的建议,自此书风大变,这才有了书史上“八面出锋”的米老怪。
由此可见,一位眼光独到而又敢讲真话的朋友是多么重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演讲的英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