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的时候多咬文嚼字,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定义之类的
二、多看一下辩论赛,能很快的学习其中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三、多了解新鲜事,刷微博,朋友圈之类的
最近在梳理逻辑,趁着逻辑知识在大脑里【还是热】的时候来分享。如何不掉入别人的陷阱。
检查4个要素:
检查最终结论是什么,对方到底在说什么,抓住头部。检查对方的论据是什么,可以序列化,论据的内容是正确的吗,有可信度吗,如果论据象某名人A所说,某名人B所说,这样的论据就不足为凭。论据1
论据2
论据3
检查【论据与最终结论】的关系论据支持最终结论吗
再强调一下论据支持最终结论吗,论据与结论是否相关。
防止论据内容正确【哗众取宠,包装美丽的论据】,但与结论无关。
论证的形式正确吗用因果关系的思维链条去检查。
有两种方式
由果溯推因
由因推论果
最后抛出一个简单的推理方法【因果链】匹配【形式】
如果是演绎、归纳,由因导果
如果是溯因,由果溯推因
与人交流的谈话逻辑是什么,或者说谈话的模式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自己说话的目的,也就是你语文里学的中心思想。接下来的谈话中,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的做烘托,这就是逻辑。
模式就是长辈要恭敬有理。
平辈要客气
小辈要和蔼
演讲,说一个人「说话或演讲缺少逻辑」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效果,所以会用一定的“语言框架”去表达我们的意思,这里的“语言框架”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举例:我们几乎是听故事长大的,所以当我们和别人讲话时,用的是“故事语言框架”,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个就是故事的框架,用的是时间的顺序,别人就容易理解,因为已经习惯了。
总的说来,常用的“语言框架”有: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总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