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样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的问题,这对常写文章的人来说,回答既可很简单,但实际上又是相当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问题。
要说简单,就是只要把文章该写的事物写清楚就行。有时短小精悍就很艺术。如一位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感谢各位亲朋好友来参加两个孩子的婚礼,请都吃好喝好,回去时注意安全。谢谢大家了!”这肯定也会赢得大家的一片热烈的掌声。因为多数人就是来喝喜酒的,盼得就是快开席。
但如果是在比较重要的典礼、仪式或会议上,主要人物只讲简单的几句话,就显得太不庄重、太不重视了。甚至说还不如不举行呢。
更何况题主没有说明对哪类文章的艺术处理。文章的种类多了。小到写个贴子,大到著部巨作,更何况还有多种文体。
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每种文体写作的基本要素、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用标准语言写出个文章来,不算个很难的事。真正最难的是要将文章写的不仅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实用性、时代性和思想性,还要具有启发性、引领性、鼓舞性和塑造性。以达到人人听了你的演讲,或者看了你写的文章,都能心潮澎湃、激情四射、摩拳擦掌。那就太不容易了。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对文章的艺术处理上了。
下面,我还是以写一篇在典礼、仪式或会议上的演讲文章为例,说说应该怎样注意对其初稿的艺术处理:
一,要突出在文章精当性上的艺术处理
要用词贴切,推理严密,合乎语法逻辑。用最贴切、最恰当的字、词、语概括你要表达的观点和内容。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
二,要突出在文章庄重性上的艺术处理
庄重严肃的语言,是对你演讲内容的重要性的体现,才能引起听众的高度重视。
三,要突出在文章准确性上的艺术处理
不能让听众听不清楚,也不能让听众模棱两可,更不能让听众事后自己去琢磨着办。
四,要突出在文章通俗性和生动性上的艺术处理
讲话时不能只说上级文件是怎么要求的,更不能只说大话或过于抽象的话。要把语言处理的尽量口语化,甚至是用恰当的比喻使其形象化,用风趣语言使其幽默化,既生动又通俗易懂,使听众产生兴趣,而不致于台上嗷嗷叫、台下呼呼睡。
五,要突出对文章贴切性上的艺术处理
讲同样一件事,也要视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比如乡长在本乡召开的会议上讲“三农”问题,他就是把市长在全市会议上的讲话背下来,也只能换来村主任“现在是谁官大谁最会种地”的怨气。
以上我主要说的是演讲类文章的艺术处理,就其它类文章的艺术处理,除了公文类之外,都有一些相通之处,可作参考。
借此机会,我将我《在〈程氏家谱〉续谱庆典仪式上的贺词》附后,敬请师友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