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师要如何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223 2025-04-23 07:32 admin

一、教师要如何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在教师的层面,自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关爱和帮助这些同学,但是从我所接访的案例和每个班级了解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教师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朋辈的交流、沟通和接纳。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这样的特殊人群因为种种原因,例如家庭贫困生,或者残疾学生,学习不好的调皮生,甚至是长的不怎么样的所谓丑男丑女,他们不太受班级同学的欢迎,甚至于在学校大环境范围内也会显得形单影孤。从人际交往层面来说,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园弱势群体。虽然就我们学校而言处于这一境地的同学人数不是很多,但同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因为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我没有批评他们的不积极作为,而是选择和他们一起来分析那个我们称之为学校弱势群体之一的同学他一直以来可能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从初中甚至于小学或者更早就面临不公正的对待,这样就可以理解他现在的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加入社员中的一位处于那位同学的处境,那么,他会希望受到他人怎么样的对待,他会以说明样的心态来对待他人,他会多么的渴望朋辈间的正常交流,而如果这些都不可得,那么他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反应;最后,当我们的同学都成年之后,再次回头看看高中阶段的种种,是否会后悔自己曾经的不作为或者甚至是负向的作为,即成为弱势者回忆里的灰色甚至黑色调。我对于心理社成员的最低要求是,面对身边的校园弱势者,要有基本的同情心,如果因为担心会把自己陷入尴尬境地而不积极作为主动帮助他,那么至少不要成为他今后回忆里的灰色和黑色调!

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心里社团的小范围讨论并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弱势群体首先是生活在校园大环境和班集体小环境中,对他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后两者而不是前者,所以时间允许的话,需要对全校学生或者具体到班级学生进行相关的辅导和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心理干预的作用。

除了对于校园环境的干预,弱势群体所在的家庭应该也属于我们干预措施的对象。

学校教育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加强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把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沟通家校联系,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自觉帮助孩子调节受家庭诸多方面困扰的不良心理,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灰色困境。这些工作的承担者,可能更多的是我们的班主任。

对于校园弱势群体的关注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干预的表现,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关心和帮助他们,成为他们今后回忆里的暖色调。

二、助人历程与技巧的训练内容有哪些,对于心理助人工作者有哪些帮助?

1、了解助人的目的,探讨助人者应持有的特质与态度,了解与来谈个案晤谈时采用的适当技巧,以及在不同的晤谈阶段中关注的重点。

2、学习会谈谈的基本的技巧: 简述、摘要、同理心、具体化、深究、自我表露、 立即性、面质。

3、认识简要的个案概念化,掌握处理个案能力。

三、什么是朋辈心里?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不同形式带来更有效的效果,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

“朋辈辅导”是主体性辅导。在朋辈辅导中,中小学心理教师既是心理教育辅导的对象,又是辅导的主体,他们以主体角色参与心理教育辅导的全过程。“为了我们”、“我们辅导—辅导我们”,凸显朋辈辅导的特色。

“朋辈辅导”是分享性辅导。老师们相互交流心理教育经验,从行家的经验中反思自己的心理教育实践,体验心理教育,提升自己心理教育的理念。

“朋辈辅导”是互助性辅导。“一人帮大家,大家帮一人”。在一种场合,朋辈群体集中大家的智慧,评析一位心理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另一种场合,这位心理教师又融人朋辈辅导群体中,去辅导其他心理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相互评析,相互提醒,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朋辈辅导”是情境性辅导。考察心理教育现场,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会诊心理教育个案。整个辅导工作都置于学校心理教育真实而又自然的心理教育情境之中。

“朋辈辅导”是成长性辅导。通过辅导,心理教师得以成长,最终惠及的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

四、如何看待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

顾名思义,朋就是朋友;辈就是同辈.“朋辈辅导员”就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所从事的工作并经过专业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咨询等工作的学生。

如:朋辈心理辅导员就是热心于心理健康工作并经过心理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学生。

利于交流沟通

五、怎么让说话恰到好处?

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