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身边的艺术有关的故事

209 2025-04-24 09:32 admin

一、身边的艺术有关的故事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二、顾城的门前一诗写作手法

《窗外的春天》

----顾城

那个声音在深夜里哭了好久

太阳升起来

所有雨滴都闪耀一下

变成了温暖的水气

我没有去擦玻璃

我知道天很蓝

每棵树都比着头发

在那“嘎嘎”地错着响板

都想成为一只巨大的捕食性昆虫

一切多么远了

我们曾经像早晨的蝉一样软弱

翅膀是湿的

叶片是厚厚的,我们年轻

什么也不知道,不想知道

只知道,梦会飘

会把我们带进白天

云会在风中走路

湖水会把光亮聚成

闪烁的镜子

我们看着青青的叶片

我还是不想知道

没有去擦玻璃

墨绿色的夏天波浪起伏

浆在敲击

鱼在分开光滑的水流

红游泳衣的笑声在不断隐没

一切都么远了

那个夏天还在拖延

那个声音已经停止

三、作文 走进诗歌 谁有啊 发给我

走进诗歌的盛宴

■孔凡慧 尹嘉雄 记录

这是黔东新生代诗人第一次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在一起,寒风瑟瑟无法阻挡他们各自心中燃烧的火焰。交流写作心得,传看诗歌新作,讨论创办“哎呀”诗歌沙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看你是站在哪座山头。现将诗歌对话摘录于此,也算立此存照。

隐石:关于诗歌的命名,从八十年代至今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它重要的是表现个体的生存状态。

尹嘉雄: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生来就是具有先锋性的,同散文、小说等文体相比,应该更接近心灵。不论你为什么写作,它都极富超越性和个人性。写一首诗,我想首先内心要有所感悟,然后必须具备表达的冲动。

宋景海:我的创作往往是日常生活的升华,是提升我的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桥岩:我认为诗歌应该注重注入叙事成分,很多大诗人都写过戏剧作品,并获益匪浅,而我们未给予相应的关注。另外,我要说的是写诗的人必须善良,自从顾城“用斧头将妻子砍了”之后,我就不再看他的文字了。

淋寒:很多年以来人们强调灵感对于诗歌写作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将灵感神化了。其实,诗歌追求的是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中,把眼前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这便是诗。田春萍的诗歌似乎受宋词的影响较大,请你也谈一谈。

田春萍:写诗其实就是一个倾诉的过程,把自己的心思表达出来,然后我才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淋寒:是的,写诗不应该迎合读者而放弃自己真正的声音。

宋景海:我曾经有过大起大落的经历,聚积的个人情感因而需要一个突破口,这也算是对现实无能为力进行的一种呐喊吧。

隐石:写诗到一定程度就会很克制,理性和思考的东西较多。现代诗的至高境界应是无言之境,而且还必须注重内在的韵脚。

淋寒:诗歌本来就是语言无法表达或语言之外的东西。

桥岩:说到地域特色,我认为它必须透过诗歌表现,同一首诗歌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感觉。

尹嘉雄:其实无所谓地域与否,你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写出的作品自然呈现的就有这一片土地的烙印。强调地域特色,只会得到有害无益的结果。

淋寒:诗歌只与自己的生活有关。

隐石:我们应该摆脱地域的束缚,多与外界接轨。

淋寒:大家一直在回避技巧这个问题,但它是不能回避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它在诗歌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这就是叙述方式、形式之于内容的问题。我诗中的技巧如果用两个词来归纳,便是——“反讽”与“谬推”。生活的现象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或肢解。我写诗的习惯是边写边改,不停地誊抄,直到满意为止。当然,用纸比较多。(众笑)

隐石:我同意淋寒的观点。现代诗发展至今,它脱离不了隐喻和象征。实际上正是隐喻和象征构成与命名了现代诗。我追求的是语言的质感和张力,就像一块石头有它的重量与形状,它的沉重体现了它的质感,而它的形状可以让人无限遐想,它体现了一种张力。

尹嘉雄:武侠小说中常说“无招胜有招”,技巧这玩意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吧?

宋景海:所谓“无招胜有招”,其实是在对技巧完整把握之后的一种境界。

讨论中,大家远没有文字表达那么严肃。淋寒、宋景海、尹嘉雄三个烟鬼不断地在制造烟雾,而隐石则喝了四杯茶水,上了一次WC。桥岩的旁边是他还在读小学的女儿,他的女儿正专注地玩着精彩的电脑游戏,这使得桥岩不得不再三提醒女儿把游戏声音关小一点。

参与者外在的形态是散漫的,随意的,朴素的,但谁也无法否定潜在的认真与执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